国际博物馆日丨带你云打卡河南这9家博物馆

2022年05月16日12:17

来源:大河网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河南地处中原大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各类博物馆数量达340余家,在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的204家全国一级博物馆中,河南有9家上榜,分别是: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南阳汉画馆、开封市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今天,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这9家博物馆的力量。

  1、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院院区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

  九大镇馆之宝包括:贾湖骨笛、妇好鸮尊、云纹铜禁、杜岭方鼎、莲鹤方壶、玉柄铁剑、武则天金简、四神云气图壁画、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贾湖骨笛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出土于距今7800年~9000年的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妇好鸮尊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妇好”鸮(音同消)尊,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件鸟形铜酒器,商代晚期文物。高46.3厘米,重16千克,1976年出土于殷墟妇好墓,因内壁有铭文“妇好”二字得名。

  云纹铜禁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春秋中期青铜器,整体用失蜡法(熔模工艺)铸就,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云纹铜禁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杜岭方鼎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197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张寨南街,通高87厘米,口长宽61厘米,耳高17厘米,足高25.5厘米,重约64.25千克,杜岭方鼎不只是早商的一件青铜重器,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于人类的青铜时代,所创造的第一座青铜文明纪念碑——杜岭方鼎是目前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

  莲鹤方壶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莲鹤方壶,1923年出土于新郑郑国国君大墓。通高117厘米,重64.28公斤。莲鹤方壶除了其卓越的历史性和艺术性,其铸造工艺也堪称春秋时期多范合铸的代表作,因此被专家称为是我国“青铜时代的绝唱”。

  玉柄铁剑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它的出土,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武则天金简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金简长36.2厘米,宽8厘米,重223.5克。上刻双钩楷书63字,武则天所遗留下来的文物,除了零星的碑刻外,大都还埋藏在她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陕西乾陵中,这枚金简是目前唯一见到的、与武则天有直接联系的可移动文物。

  四神云气图壁画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四神云气图壁画也称为“柿园汉墓壁画”, 1987年揭取自河南省商丘市永城芒砀山柿园汉墓的主室顶部,柿园汉墓的墓主人为西汉早期的梁国诸侯王。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这件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宋代文物,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古代汝州)汝官窑遗址。它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在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它是唯一一件完整的天蓝釉器物,而且是极为少见的刻花作品,其稀世程度,可见一斑。

  2、郑州博物馆

  郑州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7月,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城市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原址在碧沙岗公园内。1999年12月,嵩山路馆建成开放。2021年5月1日,位于文翰街的郑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门纳客,也是我国单体最大的博物馆。

  郑州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6万余件,包括陶器、瓷器、铜器等近20个门类。尤以新石器时代陶器、商周青铜器、唐宋石雕、历代瓷器等最具地方特色。

  郑州博物馆新馆21个展厅各类展览20个,基本陈列全景式展示郑州历史发展脉络,从旧石器时代直至近现代。专题陈列分为文物展和文化展两类,除按器物门类专项展示精美的文物藏品外,还挖掘郑州独特的文化内涵,策划了如郑地名人、千年中医、豫声豫调、老家河南等有代表性且对当今社会生活仍有重大影响的特色展览。

  饕餮乳钉纹铜方鼎

图片来源:郑州博物馆

  1982年在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青铜器窖藏坑出土,高81厘米,口长55厘米,口宽53厘米,重75公斤。

  白衣彩陶钵

图片来源:郑州博物馆

  仰韶文化遗物,高21厘米,口径21厘米。

  3、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是中国首批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地方性的综合历史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新馆于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

  洛阳博物馆累计展出文物1.5万件,国家一级文物达508件。5件镇馆之宝分别为乳钉纹青铜爵、三层金丝楠木佛塔、东汉石辟邪、曹魏白玉杯、唐代三彩黑釉马,按颜色也被称为青黄赤白黑。

  乳钉纹青铜爵

图片来源:洛阳博物馆

  夏代乳钉纹青铜爵1975年出土于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高22.5厘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酒器,享有“中国第一爵”的美誉。

  三层金丝楠木佛塔

  金丝楠木塔造于清代初期,现藏于河南洛阳博物馆。木塔周身深棕色,重量近4吨,高约6米,八面三级重檐,周身有304个佛龛,每个龛中供奉一尊鎏金菩萨。

  东汉石辟邪


图片来源:洛阳博物馆

  东汉时期的石刻精品,重达8吨,是国内现存最大、最重的东汉石刻辟邪。

  曹魏白玉杯


图片来源:洛阳博物馆

  1956年出土于洛阳市涧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墓,高11.5厘米,由和田白玉雕琢而成。

  唐代三彩黑釉马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多彩釉陶器,唐三彩中的“三”并非实指,事实上其釉色很丰富,但黑色三彩极为罕见。

  4、南阳汉画馆

  南阳市汉画馆是目前我国建馆最早、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座汉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35年10月,现有馆藏文物2000余件,展厅内陈列着二百余块精品画像石。

  南阳博物馆按照生产劳动、建筑艺术、历史故事、社会生活、天文与神话、角抵、舞乐百戏及祥瑞升仙八大部分展出。

  许阿瞿观舞赏乐


图片来源:南阳汉画馆

  画像石1973年出土于南阳市东郊的曹魏墓中,是三国人用汉代画像石重新造坟墓时被挪用作墓顶石的。右边刻有画像分上下两格,上格左边一幼童跽坐于榻上,旁边有铭文“许阿瞿”三字。上面不仅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同时还锲刻有墓主人的名字和确切的纪年等文字。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墓志铭。

  5、开封市博物馆

  开封市博物馆是一座集陈列展览、文物收藏、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62年,其前身为开封市展览馆。

  开封市博物馆设有馆藏精品石刻展、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展、开封古代文明陈列、北宋东京城历史文化陈列四大展厅。

  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碑



包拯的名讳被抹成指痕

  开封府题名记碑,碑高214厘米,宽96厘米,厚24厘米,开封府题名记碑的内容是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二月到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闰二月八日,共计146年间历任的府尹名录,碑文共有183人次,包括他们的的姓名、官职、上任时间等,是这一时期内有关开封府历代行政官员最完整的资料。

  宋钧窑玫瑰紫窑变瓷碗


图片来源:开封市博物馆

  这只碗出土于禹州扒村均瑶遗址,胎质淳厚紧密,外壁为玫瑰紫色,碗口处有一大片玫瑰紫斑,玫瑰紫与天青色错综掩映。钧瓷始于唐盛于宋, 中国传统陶瓷烧制工艺的稀世珍品,为中国著名的五大名瓷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国之瑰宝”。

  北宋“大晟夷则”铜编钟


  北宋“大晟夷则”铜编钟,高27.5厘米,最大口径18厘米,重约6千克,甬部为双夔形,钲部有36枚,舞和篆部饰蟠虺纹,正面中部阴刻篆书“大晟”二字,背面刻“夷则”,“大晟”是北宋王朝的宫廷乐府名,“夷则”是古代音律之一。

  6、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1984年开始建设,2001年6月,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8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首批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600家博物馆之一,并于3月26日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

  截至2019年,该馆藏品总数为1130件,主要是革命文物,主要种类有军事用品,如“列宁号”飞机;文献资料,如苏区党政机关的报告、法令,其中壁书《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草案》为革命文物一级品;革命烈士遗物;历史照片;其它文物,如各级苏维埃印章、钱币、收税凭单等。

  7、中国文字博物馆

  了解文字从这里开始,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故乡——安阳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该馆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

  子游碑

图片来源:中国文字博物馆

  《子游残碑》为著名的“安阳残石四种”之一,汉元初二年(公元115年)六月刻,隶书。于清嘉庆三年(1798)四月出土于安阳丰乐镇之西门豹祠旁。此碑是东汉早期隶书精品,为汉隶体系中境界较高的作品,结字方扁茂密,用笔圆劲浑厚,布局则疏朗有致。

  贾伯壶

图片来源:中国文字博物馆

  贾伯壶是一对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青铜重器,通高48厘米,腹径30厘米。壶横切面为圆角方形。壶身平口,鼓腹,上有田字形扉棱,腹身平滑。壶颈两侧附有龙形兽首环耳,颈部铸有一周回首垂冠凤鸟纹。壶盖敛口为子口捉手器盖束腰处,顶部外有S型双龙纹,周边环绕雕饰无目窃曲纹。壶盖子口上铸有铭文八行三十三字,铭文内容记述了某年二月,贾伯为要嫁往世国的长女铸造铜壶一对,用于祭祀祖先神灵和祈求万寿之用。

  龟腹甲刻符"八"

图片来源:中国文字博物馆

  1987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舞阳贾湖遗址中发掘出土契刻符号。它比以往发现的仰韶文化或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或图形要早,年代约为公元前7000年。

  贾湖契刻符号共20多例,除了在骨笛上所见的设计音孔时的刻记和契刻骨板上的单道刻记外,有17例。其中龟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点均是契刻而成。该文物为其中一件,刻在龟腹甲上,符号为"八"。

  8、平顶山博物馆

  平顶山博物馆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外形理念源自我国古书竹简的形象,墙体由一片片抽象的竹简构成,造型雄浑大气,古韵盎然,同时也寄寓着博物馆作为文明使者的传播功能。

  平顶山博物馆馆藏文物3万余件,三级品以上珍贵文物2000余件。主要藏品有骨针、骨笛、应国时期的玉器、原始瓷器、束腰垂鳞纹升鼎、鲁山花瓷和郏县钧瓷。西周应国白玉线雕鹰为平顶山博物馆镇馆之宝。

  西周应国白玉线雕鹰

图片来源:平顶山博物馆

  1986年在应国墓地出土的这件白玉线雕鹰,长2.2厘米,宽5.7厘米,重16克,玉鹰头顶和右翅有天然褐斑,古匠人有意运用“俏色”手法就势雕琢,鹰作展翅飞翔状,以嘴衔翅,形成一个穿孔。双翅前端亦各有一个小穿孔,鹰眼、鹰背、羽翅均为线雕。在甲骨文中,应国的“应”字与“鹰”字是同源字,应国的都城应城即鹰城,应人以鹰为图腾以示崇拜,应国墓地考古发掘大量出土的以鹰为形象的文物,佐证着鹰是应国的文化符号。

  9、安阳博物馆

  安阳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5月,是河南省内成立较早的地级市博物馆之一,有馆藏文物1万余件,包括甲骨、玉器、金属器、陶瓷器、货币、书画及近现代文物等十几个类别,时间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迄现代。

清雍正款霁红釉瓷碗  图片来源:安阳博物馆

商火纹青铜鼎 图片来源:安阳博物馆

清粉彩百鹿图瓷尊 图片来源:安阳博物馆

  内容来源:新华社、大河网、大河报、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南阳汉画馆、开封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

       整理:张馨予 张龙 王晓颖


编辑:张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