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芳雨
空心挂面制作工序——出面
空心挂面制作工序——分面
□统筹: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恒 执行: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宋聪俐文 受访者供图
在2021年河南省十大非遗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1995年出生的姚芳雨入选并受到这样的评价:“技艺精湛,空心面后起之巾帼;融合文化,一挂面幸福而绵长;贵在创新,花式面悦目更健康;脱贫攻坚,乡村出彩巧媳妇;非遗传承,荣膺周口创业星。”那么,这位95后女孩儿与非遗传承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为了姥爷的一口乡愁和妈妈重拾老手艺
美食,是人最深的乡愁。无论身处他乡还是年岁增长,不管吃过多少珍馐美味,心中最怀念的始终有儿时家乡的味道。
对来自河南周口的姚芳雨而言,家中世世代代做的空心挂面,就是她儿时最熟悉的味道,也是妈妈和姥姥、姥爷解不开的乡愁。
民国初期,姚芳雨的祖辈举家从山西逃荒到周口前王营,一并带来的还有制作手工挂面的手艺,家族凭借这门手艺在当地扎下根来,
如今前王营的三个自然村中的“挂面庄”,就是因为家家户户都有这门手艺而得名。但80年代后,开始流行进厂打工,做挂面这样本小利薄的事情,没有人再愿意去做。姚芳雨的妈妈也是其中一员,虽然从小就对这门手艺耳濡目染,但起早贪黑地忙碌着实辛苦,因此也没有继承父辈手艺的意愿。
直到2014年,姚芳雨的姥爷中风偏瘫,做了一辈子空心挂面的他在病中吃啥都不香,最挂念的就是那一口正宗的空心挂面,回想起几年前姥姥弥留之际没能吃到面的遗憾,姚芳雨的妈妈下定决心要满足老人家的这个心愿,重拾放弃了的技艺。而此时,曾经整个村子143户都会的手艺,只剩下他们一家了。
传统的没落让人无奈,市场上价格低廉的工厂挂面早已取代了手工挂面,村里人说他们傻,年轻人觉得辛苦不愿学,学徒们来来走走,极少有能坚持下来的。
姚芳雨此时刚刚毕业,看到母亲做挂面辛苦,决定回家帮她。
空心挂面细可穿针、还能吹泡泡在坚守中感受技艺的温度
在姚芳雨的微信签名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以时为轴,以爱为质,自信、自爱、自强不息。
1995年出生的她,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声音柔美,说话间就让人如沐春风,很难想象这8年的时间里她几乎每天都在作坊里和面、揉面、盘面、绕面、饧面……
空心挂面的制作技艺起源于清朝末年的山西省洪洞县苗氏,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在传统的流程里,做好一挂挂面,需要历经12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虽然在现代加入了机器设备节省了一部分时间和体力,但更多的工序都需要考究手艺。
如今做好一挂挂面普遍需要16个小时,姚芳雨和妈妈会在凌晨两三点用老式的陶盆把20多公斤面粉加水加盐和好醒发上,“有一句老话叫‘抬头看天,动手和面’,就是说抬头看看天就知道天气情况,添多少水、加多少盐、醒发多久,心里就有数了。”
在姚芳雨的经验里,做面需要遵循自然的规律,面粉、水、盐、揉压、醒发、缠绕、悬挂、晾晒……这些元素之间神奇的反应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到最后一刻,自己也不知道面做得好不好,“面是有‘脾气’的,虽然我妈妈做了几十年了,但现在把面挂起来的时候心里依旧会没底。”
最终做好的面细到可以穿针,缝被子的针鼻儿大小的洞能穿过去9根,而且晾挂出来后,伴随着水分蒸发,面条外圈迅速成壳,中间会向外收缩成空心的状态,一根面甚至可以用来吹泡泡。“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就是看到面最终做出来拉得又细又好的时候。”
在老一代的观念里,能给后辈留下傍身的技艺是至关重要的,姥爷对妈妈要求严苛,妈妈对姚芳雨也同样严苛,冬天冷,和面的手冻得就像发面馒头,手指在盐水中一直泡着,肿得像小胡萝卜,但姚芳雨始终咬牙坚持。
在同龄的女孩儿喜欢做美甲、逛街、看电影的时候,她青春的天地就在手工作坊的一隅,“我也有想放弃的时候,也喜欢打扮美美的出去逛街,但是有舍就有得,在我看来,做空心挂面,是值得坚持下去的传统。”她喜欢小孩子,也想过延续自己的专业去做幼师,但是,“我不做老师了还会有其他人去做,喜欢和妈妈一起做空心挂面,我感觉始终有一种使命感在指引我。”
创新研发蔬菜杂粮空心挂面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最近两三年,姚芳雨和妈妈在传统的基础上对空心挂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不仅把面条做得更细,还研发出了蔬菜杂粮面,设备也增加了自动和面机、加湿器等等。“专门有人慕名来采买,听到他们说终于吃到了儿时的味道,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和鼓舞。”
姚芳雨入选2021“河南省十大非遗年度人物”,在颁奖典礼上,她收到了这样的评价——技艺精湛,空心面后起之巾帼;融合文化,一挂面幸福而绵长;贵在创新,花式面悦目更健康;脱贫攻坚,乡村出彩巧媳妇;非遗传承,荣膺周口创业星。
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外,姚芳雨和妈妈也一直在做公益,“我和妈妈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因为这门技艺,我们有了一些收入,就希望能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秉持着这样简单朴素的信念,姚芳雨不仅平时会定期给福利院儿童、养老院老人还有抗战老兵送去慰问,在太康疫情期间,他们还专门做了2000斤挂面送到当地红十字会。姚芳雨说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谈及未来,姚芳雨希望可以把这门手艺不断推广到每个人的餐桌上,让更多人吃到、欣赏到老家河南的特产,了解我们的文化,对我们的文化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