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非遗”村变研学地

2022年06月16日07:23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王小萍 赵力文

  6月14日,走进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张村镇人马寨村,绿树掩映下的古朴小院里,澄泥砚、捶草印花、剪纸、金石拓片、木版年画、地坑院营造技艺、十碗席等富有豫西特色的“非遗”扑面而来。

  日前,在人马寨王玉瑞澄泥砚展示馆门前,举行了一场简洁的揭牌仪式,“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的牌子挂到了这座古朴院落的门口。

  豫西小村人马寨,文化古迹与“非遗”较多。从村里走出来的传承人、手艺人,这些年来一直在探索:怎样让更多的当代人去感知、学习并爱上优秀传统文化?

  陕州澄泥砚传承人王跃泽等人,多年来用一点一滴的行动,来默默实践着“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理念。在自家老宅基础上,改造扩建的人马寨王玉瑞澄泥砚展示馆,正打造成一座“非遗”研学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4600多平方米,由澄泥古砚博物馆、窑场作坊、砚文化历史碑刻走廊、非遗科普教室等组成。

  除了刚刚被省文明办、省科协授予的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这座展示馆还拥有河南省非遗示范展示馆、三门峡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三门峡市侨胞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等称号。在几个展厅里,宽大的条案上,分别排放着澄泥砚、瓦当、年画刻版等物件,来宾在此可以动手操作,体验拓片等技艺。

  在王玉瑞澄泥砚展示馆隔壁,是朱秀云民间艺术馆。民间剪纸、捶草印花技艺传承人朱秀云也把自家院落改造成了展示馆和研学基地。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豫西黑色剪纸、五颜六色的枕套、形态各异的老虎布偶,也可以亲手学着在土布上进行捶草印花。

  路对面一个地坑院映入眼帘,天井院子里的两棵大树,在夏日里郁郁葱葱。这两年,村民尝试着在地坑院里开起了农家乐。坐在窑洞里,摆满饭桌的陕州饮食非遗“十碗席”让人垂涎。

  陕州区文广旅局局长卫冠军表示要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思想观念,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年轻人需求,才更有生命力。

  人马寨正把“非遗”搭上研学,展示着别样的“非遗”味道。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