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州桥明月一眼千年

2022年06月16日07:2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州桥遗址。本报记者史长来摄

  □本报记者 龚砚庆 史长来

  6月12日,20多名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在开封州桥及汴河遗址公众考古研学示范基地参加研学活动,通过观看隐藏于地下的层层叠压奇观和探挖“盲盒”活动,切身感受开封“城摞城”奇观。

  “州桥是跨越汴河的一座重要桥梁,始建于唐建中年间,因当时的开封名为汴州,故名州桥。五代北宋时期,州桥位于天街与汴河之上,又名天汉桥、天津桥。站在桥上,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中间是天街,处于全城的正中心,其建筑也最为华丽气派。作为繁华商业区,州桥在史料里留下很多影子。”州桥展示馆工作人员张慧细致地讲解着。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州桥“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笋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州桥之北岸御路,东西两阙,楼观对耸”。北宋诗人梅尧臣的《十三日雷后晩过天汉桥堤上行》写道:“堤上残风雪,桥边盛酒楼。据鞍衰意尽,倚槛艳歌留。海月开金鉴,河冰卧玉虬。当年洛阳醉,偏忆董糟丘。”天汉桥就是州桥,在那个冬夜的冷月清辉中,诗人对这座城市的忘情和迷醉,通过州桥尽兴挥洒。

  “因疫情防控需要,州桥及汴河遗址公众考古研学示范基地自今年1月份起暂停营业,6月1日才正式恢复开放。”张慧说。

  千百年来,州桥所包含的运河文化、都城文化都与黄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历史上关于汴河、州桥的文字记载、诗词歌赋和典故传说卷帙浩繁,“州桥明月”“隋堤杨柳”“相国霜钟”“汴水秋声”等风物景观集中于此,沉淀了开封和中原人民浓浓的乡愁,寄托着人们深沉的家国情怀。

  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按照“边发掘、边保护、边建设、边展示”的发展思路,2020年10月1日州桥及汴河遗址公众考古研学示范基地正式启动,全新

  构建出以文物探挖为核心、学术交流为基础、观览探玩变产业的全新文化研学产业模式。

  州桥及汴河遗址发掘面积9000平方米,主要展示运河剖面、堤岸、桥梁建筑、石刻、出土瓷器等内容。考古勘探显示,运河剖面宏伟壮观,出土文物丰富,州桥结构保存完整,整体轮廓清晰,桥面、桥合、雁翅、石岸均已显现,以宋代遗存为主,特别是石岸上的雕镌花纹,与宋代文献记载高度吻合,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州桥及汴河遗址公众考古研学示范基地,占地面积约390平方米。基地启动以来已服务社会各界人士上万余人次,得到了一致好评。在这里,游客不仅能从老师和相关视频的讲解中详细了解州桥及汴河遗址,还能近距离感受考古的魅力。

  一条古汴河,半部汴梁史。千年中轴线未变更的宋都古城,在历史洪流的洗刷下,不仅没有被摧毁,反而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