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寻焦裕禄·坐标①丨“文艺青年”成长记

2022年08月08日12:51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2022年8月16日,是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焦裕禄身上“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作为河南日报社纪念焦裕禄百年诞辰报道其中一环,从本周起,大河网记者小分队成为“追光者”,从山东淄博到江苏宿迁,从哈工大到大连起重机厂,从洛阳矿山机器厂到开封兰考,沿着焦裕禄成长和革命的足迹,追寻焦裕禄精神之光。今日推出第一篇《再寻焦裕禄·坐标①丨“文艺青年”成长记》。

坐标:山东淄博博山北崮山村。

这是一个被绿水青山环绕的村庄。天空高远洁净,白云在蓝天游动。近日,大河网记者千里迢迢从郑州来到焦裕禄出生的村落,寻找焦裕禄成长的足迹,探寻焦裕禄精神的原点。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好男儿就要有担当。”村口的文化长廊里,几个村民正在悠闲聊天,廊壁上挂着一幅幅焦裕禄当年的家族照,在首张全家福下,那句有名的母训赫然醒目。据焦裕禄纪念馆(故居)原馆长焦玉星介绍,25岁离开之前,焦裕禄几乎一直生活在这里。

多才多艺的“文艺青年”

古朴拙雅的农家小院里,几棵直挺的老槐树矗立在院落之中,粗壮挺拔,亭亭如盖。焦裕禄在这方小院里出生,在这里成长。穿越时空,咫尺天涯。今天,也是在这个院子里,一拨又一拨来自各地的青年,寻找当年那位英俊少年的影子,想通过一场对话,探寻光芒的源头。

在焦裕禄故居里,一把挂在墙壁上的二胡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年轻时的焦裕禄是个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的‘文艺青年’,他尤其喜欢拉二胡。他的妻子徐俊雅当年就是被他的二胡声吸引,循声来到他的身边。”焦玉星说。

“焦裕禄8岁上学,就读于博山县第六高级小学。他学习非常勤勉,功课也很优秀。他还会吹小号、拉二胡等。”“据了解,参加革命后的焦裕禄为了更好开展工作,还学会了演歌剧、编快板、跳交谊舞,是一个妥妥的'文艺青年’!”

"素质教育"培养出“好少年”

尊贤尚礼的家风、时代风云的变幻、革命精神的洗礼,打磨出焦裕禄的人生底色。


在博山焦裕禄纪念馆,记者首先看到了一部崇祯八年(1635年)续修的《焦氏族谱》,序中载明:焦氏一族“耕耘之外以行仁为务”,勤劳济世,成为世代传承的家风。这也是焦裕禄一直秉承的家风。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好男儿就要有担当。这是焦裕禄幼时母亲对他的教导。”

“我钦佩那些为国建立过功勋的仁人智者,更爱那哺育过无数仁人智者的好山好水。而令我最喜爱的,就是岳阳山南山脚与崮山西山脚交汇处的阚家泉……”焦裕禄少年时代写的一篇作文展示在博物馆中,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篇作文不仅写出了焦裕禄对自己家乡的赞美,也表达了少年焦裕禄立志做仁人志士的胸怀。一本焦裕禄当年四年级用过的课本上写明了这样的学习目标:课外读传记、游记、童话各两本,学会一种乐器,种一株树,做一件自己用的东西……

“你们看到的这些,是焦裕禄学习过的教材,这都体现了焦书记从小受到了良好的素质教育。”焦玉星向记者一件一件介绍焦裕禄曾学习过的教科书。

“初心在这里成长

“焦裕禄同志1946年1月在博山秘密入党。25岁离开家乡,随后陆续在宿迁、洛阳、郑州、尉氏、兰考、大连、哈尔滨等地工作或学习过,在这些地方现在还有不少与他共同革命、工作过的同事。但在博山,目前与焦裕禄有过接触、还健在的人已不多了,可家乡从未忘却他,焦裕禄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时刻影响着博山人。”焦玉星告诉记者。

在北崮村一条狭窄的小巷里,记者看到了焦裕禄当年入党的老房子。普通的民居,依稀还有当年的模样。“这时候入党是绝对保守秘密的……只知道共产党来了老百姓才过上好日子,入党后要更加积极主动干好工作。”焦裕禄在自传中写道。

焦裕禄在家乡学习、入党、参加革命的经历,为他此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伟大精神的“初心”在这里开始萌芽,生长。

在记者采访离开时,一群又一群青年人纷纷而来,朝着焦裕禄故居走去。据当地居民介绍, “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的几乎天天都有,近一个月来,每天都是好几百人来看焦书记的故居。”

策划:王曦辉

统筹:张培君 

执行:许会增 张磊 王世洋 范昭 宋向乐 祝传鹏 刘高雅

拍摄:马绍坤 王怡潇 魏凯(实习生)  

出镜:韩淼宇

剪辑:马绍坤 韩淼宇 

海报:石金红 胡瀚泽

特别鸣谢:淄博市委网信办 淄博市博山区委宣传部 博山焦裕禄纪念馆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