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迎接党的二十大丨重拾干劲争“红旗”

2022年08月16日08:23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兰考县葡萄架乡赵垛楼村党支部书记 王松

  □本报记者 龚砚庆 沈剑奇

  兰考县葡萄架乡赵垛楼村的村室里,高挂的两面红旗格外醒目。这是县里评选的新“四面红旗”,借鉴焦裕禄同志当年树立“四面红旗”的经验做法,为的是调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劲头。

  8月12日,站在宽阔的干劲大道上,“90后”村党支部书记王松信心十足:“过去,我们村夺得过‘四面红旗’中的基层党建红旗;现在,我们拿下了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两面红旗;以后,我们要争取全部新‘四面红旗’。”

  夺红旗不是光喊口号。王松上任之初,还没“暖热乎”的基层党建红旗就因考评不合格,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被收走了。交红旗时,他眼含热泪,心里却暗暗鼓劲。

  1963年,赵垛楼村在七季绝收的情况下,利用国家救济粮以工代赈,村民们齐心协力,挖了几百条河渠,与风沙、内涝搏斗,实现了“七季绝收,一季翻身”,当年就向国家上交了4万公斤余粮。“赵垛楼的干劲”被焦裕禄树为一面旗帜。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咋着也得干出个样子,不能羞先人!”王松带着大家开干劲评比会,村民们每周相互观摩,现场打分、现场排名,比谁的庄稼长得好,比谁家院子最干净。不过半年,赵垛楼就夺回了丢掉的红旗。

  如今,“老三害”风沙、盐碱、内涝已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新三宝”蜜瓜、红薯、花生。起初,村民对大棚种植热情不高,1座大棚要1万多元成本,有风险。党员干部带头,对钱先建起12座大棚。看到种植的蜜瓜当年就为村里增收20余万元,观望的村民也纷纷效仿,很快村里的钢架大棚增加到100多座。

  赵垛楼村还发展成为兰考最大的红薯育苗基地,红薯品种色泽红润、口感香甜,吸引了山东、河北的客商慕名而来。为方便运输,王松下决心拓宽村中道路,他挨家挨户做工作,大伙儿主动拆掉自家院墙,两个月就把事办成了。

  79岁的村民赵振亚见证了赵垛楼村跨越近六十载的“红旗之路”,他说:“其他村干不成的事,俺村能干,这就是赵垛楼的干劲!”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