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说的是一九六二年,八月中秋月儿圆。满天星星乱眨眼,尉氏城电灯亮闪闪。从正南来了个骑车的,来到县委大门前。大门前下车一说话,原来是老焦下乡转回还。老焦的名字叫裕禄,老家在山东淄博县……”
8月15日,在尉氏县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如今的尉氏县焦裕禄事迹展览馆,一曲小仪凤三弦《焦裕禄补戏票》曲声悠扬,久久飘荡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屋上方。这首1965年创作的戏曲,如今已上演了千余场。
据《尉氏县曲艺志》和《中国曲艺志・河南省卷》记载,清末艺人李建瑞自创的三弦书开始时只是自唱自乐,由于他的三弦书唱腔优美,而且唱词高雅文明,故名“小仪凤三弦”。
小仪凤三弦第四代传人张天祥1962年开始学习曲艺,专攻小仪凤三弦、河南坠子。张天祥学艺期满后,从1979年至今举办了多期曲艺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曲艺人才。
张天祥告诉大河网记者,不准看白戏是焦裕禄教育子女和广大干部树立表率的典型范例,正是有了这件事,才有了后来的“十不准”,而从1965年以曲艺这一形式宣传这段故事的只有尉氏小仪凤三弦《焦裕禄补戏票》,因此在纪录片《好家风代代传》中引用这种曲艺形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更有利于宣传焦裕禄,歌唱焦裕禄,因为我们党需要焦裕禄,人民更需要焦裕禄。
尉氏是焦裕禄精神的锤炼地,尉氏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展示了焦裕禄在尉氏生活工作六年时间的点点滴滴,这六年也是“工作最危险、生活最艰苦、经历最丰富”的六年,是焦裕禄的第二故乡。
焦裕禄同志1964年与世长辞,尉氏县曲艺创作者牛秉旺(已故)于1965年就完成了《焦书记补戏票》的唱词创作并发表在当年的《河南日报》上。仪凤三弦第三代传承人靳自立(已故)将该词谱曲,并由弟子张天祥表演。
据张天祥先生回忆,1965年初,《焦书记补戏票》排演完成后,开封地区文化局成立曲艺团,在所属11个县市巡演,群众对该曲目反响强烈,成为当时每到一地必演的经典曲目。
据悉,小仪凤三弦现为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全国只有传承人张天祥先生仍在继续坚持演出。(宋向乐 马绍坤 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