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经济,河南未来可期

2022年09月08日07:21

来源:大河财立方

安罗高速原阳至郑州段项目是我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其中黄河特大桥全长15.223公里,是黄河上最长、内陆地区钢结构用量最大的公路桥梁。建成后索塔高182米,是河南省黄河上塔高之最。此图中就是主塔。

正在建设中的高架桥

信阳港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陈诗昂文朱哲摄影

  过去十年,河南巨变。

  若问因何而变,变在何处?交通基础设施,是变之因,为变之果。

  因在于,仅公路水路投资,就从2012年的485.1亿元扩大至2021年的1169亿元,十年平均增速9.2%。

  果在于,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河南GDP连续突破3万亿元、4万亿元、5万亿元整数关口。

  十年间,河南综合交通线网里程延长2.5万公里,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为消费、出口的增长提供了基础设施和通道,提高了省域经济运行效率。

  乘势而上、接续发力,2021年,河南提出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

  展望2025年,一个枢纽通道优势进一步凸显,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更加深入融合发展,枢纽经济先行区和交通强国示范区初步建成的河南,即将出现在世人面前,“人享其行、货优其流”的美好愿景将逐步成为现实。

  回望·十年

  将时间倒回2012年:

  那年,石(家庄)武(汉)高铁年底贯通,郑西高铁通车运营两年有余,多条高铁客运专线在建;那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升至5830公里,连续第七年全国第一;那年,郑州航空港区还处在批复前夜,总投资约191亿元郑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年底奠基……

  十年来,沧桑巨变。

  如今,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快速路网在河南“落笔”成形,“市市通高铁”成为现实,高铁接续建设再起高峰!如今,郑州机场货运连续10年位居中部第一,从全国第15位跃升至第6位,连续两年进入全球机场货运40强榜单!如今,河南先后启动高速公路“双千工程”和“13445工程”,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超过50个!

  要想富,先修路。河南过去十年持续筑“路”,综合交通线网里程新增2.5万公里,达到27.9万公里。

  百姓出行更便利了——郑州、开封等7个省辖市形成高速绕城环线,所有建制村和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了硬化路;

  经济支撑要素更强了——沙颍河周口至漯河段、淮河淮滨段建成通航,沙颍河、淮河内河航道实现通江达海,周口港入选全国内河主要港口;

  国际化程度更高了——中欧班列(郑州)成为“陆上丝绸之路”,海铁联运班列开通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联系,民航形成“一枢三支”机场布局,郑州机场架起新时代的“空中丝绸之路”;

  枢纽建设更强了——郑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提速,洛阳、南阳、商丘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其他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明显增强。

  当下的河南,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已实现由瓶颈制约到总体适应的历史性转折。

  当下的河南,基本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物流通道枢纽。

  印象·成就

  道路通,百业兴。

  十年,河南GDP从2.98万亿元到5.89万亿元,增长2.91万亿元。

  特别是进出口总值,已经从2012年的3268.4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8208.1亿元,历史首次跨越8000亿元台阶,并以22.9%的同比增长,高于全国进出口增速1.5个百分点。

  “过去十年,河南交通运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有力有效。”这是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的十年成就总结之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交通强国战略、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方方面面,都需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撑,河南交通持续给力。

  这一点,也是河南十大工程设计大师、设研院董事长常兴文的感受。

  他说,河南交通投资早已从收益为先转为社会效益优先,它体现在超前谋划、超前投资上,领域内的持续投入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数据显示,仅在公路水路投资方面,已经从2012年的485.1亿元增至2021年的1169亿元,十年累计完成投资5844.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9.2%。持续高额投入,河南将优异的区位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这为稳定河南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

  筑·“路”

  连续十年霸榜中部机场货运,是河南民航最高光的时刻吗?

  是,也不是。2020年2月,在郑州机场,记者见到了大量由海外华人捐赠的防疫物资。而到了4月,郑州机场国际货站“爆仓”,有大量防疫物资等待发往海外。

  多年建设,郑州机场依托具有优势的货运保障能力,成为彼时的国际防疫物资出港大通道,国家层面首次将郑州机场与北上广深4地机场并列。在郑州机场看来,这是河南民航和郑州机场的最高光时刻。

  过去两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突破60万吨、70万吨两大关口,连续两年进入全国机场货运40强榜单。

  在国际货量占比较大、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的情况下,身着“防护六件套”的工作人员正常保障货物已属不易,更遑论一年增加10万吨,可知其中难易。

  交通行业总爱自称“交通铁军”。过去十年河南交通运输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正是一个个铁骨铮铮的交通人拼出来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质量的规划来举旗定向。

  2021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打造“设计河南”。在常兴文看来,规划先行,一纸蓝图绘未来,河南交通强省建设更需规划先行、设计引领。

  过去十年,作为设计河南交通的主要参与者,设研院深度参与了一系列重大交通项目和枢纽建设规划的编制、落地。比如,2012年的《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2016年、2019年的《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年的《郑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021年的《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以及今年的《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

  这是国内首个以枢纽经济为牵引推动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省级规划,将交通运输发展和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城镇空间布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谋划、统一布局、统筹实施,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战略性、创新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共话·新未来

  河南提出,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化优势为胜势。如何做?

  可以看到,去年以来,河南陆续出台《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河南省加快交通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河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

  这些规划提出两阶段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河南将初步建成枢纽经济先行区;到2035年,率先建成交通强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

  对于上述规划的出台,常兴文颇有感触。他认为,这将加快枢纽设施以及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对枢纽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同时,提升枢纽及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功能,加快要素集聚,加速推进枢纽与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相关规划的主导编制单位,常兴文对推动河南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这一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

  一方面,枢纽作为连接点,要连接各种要素资源,高铁、航空、水运、公路应做到点对点的零换乘,提升衔接水平、实现顺畅转换。目前,上述规划已经统筹谋划,下一步要强化规划的实施。另一方面,在加速推进枢纽与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要充分发挥河南区位优势、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转换优势,要将基础设施的潜力、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这样,河南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能力将迈上一个新台阶,这将为河南交通区位优势再造、加速河南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提供硬支撑。”常兴文说。

  美好·“十四五”末

  以上规划,也给河南一亿人一个具体的愿景:

  到2025年,河南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将基本建成,“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实现县县通双高速,高铁出行、民航服务、综合枢纽场站市市全覆盖,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枢纽通道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实现深入融合发展,枢纽经济先行区和交通强国示范区将初步建成。同时,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与水平也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基本能够实现省辖市20分钟上高铁、60分钟到机场及县城20分钟上高速……

  “届时,河南交通基础设施的保障水平绝对会走在全国前列,人民群众将更好地共享交通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进一步增强,‘人享其行、货优其流’的美好愿景将逐步成为现实。”常兴文对此深信不疑。

  同时,常兴文也有一个判断,在这一重要转变过程中,也意味着河南省市域经济竞争格局或许将因此发生变化。“各地有各地的比较优势,这一轮发展机遇抓得好,它的竞争力、发展速度会更快。”他认为,洛阳作为第一个副中心城市的枢纽能级将大幅提升,同时新晋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阳,以及出台首个市域级枢纽经济规划的商丘值得关注。而就县域经济而言,潢川值得关注。

  资料显示,潢川是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起步范围之一,同时也是未来省内为数不多的高铁双十字交叉城市。“它可能是第二个商丘。”常兴文判断。

  而在采访的最后,作为一名行业老兵,常兴文也谈及一些建议:

  在实现2025年目标的过程中,一是需要让全社会认识到河南有优势、有机遇;二是希望一张蓝图绘到底;三是要实现统筹推进、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应;四是在实施过程中要精准策划,让落地方案更加科学、有更强的实施性,确保规划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都能得到实现。

  河南交通人坚信,枢纽经济,未来可期。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