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是传拓匠人讲述“黄河故事”

2022年09月20日07:49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郑州市文物局供图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刘瑞朝摄影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刘瑞朝摄影

郑州市文物局供图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瑞朝

  洛阳龙门石窟,早已世界闻名。但河南境内的其它石窟寺,你是否了解并前去探访?从9月19日开始,一直到12月26日,石窟里的绝唱——中原黄河沿岸石窟造像高浮雕拓片艺术展将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馆开展。

  在这期间,大家可以看到黄河沿岸具有代表性的9个石窟寺以高浮雕内容为主的95件展品,看不同石窟寺内塑像的音容笑貌,深入了解河南境内石窟艺术知识,和古人精湛的技艺与情怀修养。

  高浮雕拓片展现石窟艺术

  来源于河南境内9个石窟寺

  这次参展的高浮雕拓片来源于巩义石窟寺、洛阳水泉寺石窟、浚县千佛洞石窟、安阳灵泉寺大住圣窟、博爱县石佛滩、新乡香泉寺石窟、焦作窄涧谷石窟、鹤壁五岩山石窟、林州洪谷寺。

  记者从郑州市文物局了解到,此次展览的这些作品,集中展示了“大国工匠”李仁清先生多年来走遍河南各地完成的石窟高浮雕传拓艺术作品和成果,彰显了中原黄河沿岸的石窟高浮雕的艺术魅力。

  不要因为龙门石窟没有参展,就小看了这次展览的价值。其中的灵泉寺,原名宝山寺,是东魏高僧道凭法师于武定四年(公元546年)创建。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隋文帝诏寺僧灵裕法师(道凭的弟子)到长安,封为国统僧官,管理全国寺院僧尼,将宝山寺改为灵泉寺。

  灵泉寺是北方佛教圣地,规模宏大,被称为“河朔第一古刹”。寺院东西两山大造石窟,山岩遍刻塔龛,为全国最大的浮雕塔林,俗称“万佛沟”,又得名“小龙门”。

  巩义石窟寺,也不容小觑。创作于北魏年间的《帝后礼佛图》,是中国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而位于第一窟中的《帝后礼佛图》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孤品,称得上是无价之宝。

  三维的雕像印在二维的纸上

  高浮雕传拓技艺和作品

  什么是高浮雕?这次展出的高浮雕拓片,具有怎样的艺术价值?

  记者了解到,高浮雕传拓技艺和作品,对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是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研究古代石刻文化、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的第一手有价值资料。

  传拓技艺主要采取正投影原理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上纸、砸纸、上墨、揭取、粘接、修复、装裱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成功地把古代石窟寺雕刻、造像、碑、画像石、画像砖、墓志等器物通过作品予以保存并向公众展示。

  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馆长李仁清介绍说,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黄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突出的象征意义,黄河两岸丰富的石窟文化作为灿烂中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丝绸之路所代表的文明创新、开放、融合等特征,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古典艺术的一座巅峰。

  为延续郑州的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借助今年黄河文化月之际,举办此次展览,就是想把这些年的石窟高浮雕传拓作品向社会进行一次全面展示,让更多的民众近距离了解熟悉高浮雕传拓技艺来创新文物遗产活化利用的这种特殊形式,进一步增强广大民众对传拓技艺的认同感。

  95件展品将展现

  古代石刻造像的魅力

  石窟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并不是突然兴盛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邓之诚在《中华二千年史》中分析,“因信佛之结果,建筑雕刻之技术,遂以精进。像祀之盛,似始于南方,迨元魏崛起,屡世营建,穷极物力”。

  随着魏孝文帝拓跋宏将国都从现在的山西大同迁到洛阳,中原地区的石窟艺术也迎来了创作的一波热潮。迁都洛阳后,魏孝文帝便诏命在伊阙山(今日洛阳龙门石窟所在地)开凿石窟。

  到了魏世宗元恪时期,“诏大长秋卿白整准代京灵岩寺石窟,于洛南伊阙山,为高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龙门石窟在中国历史上的数个朝代的接力,也正式开始了。

  通过此次展览,广大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石刻造像与碑刻的艺术魅力及人文内涵,也可以在墨纸拓痕之间体味传拓匠人的精湛技艺与情怀修养,深刻了解石窟艺术知识,真实展现文物之美,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郑州市文物局相关人士说,这对加强石窟艺术与黄河文化保护展示、活化利用,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推进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注:本版图片均为中原黄河沿岸石窟造像高浮雕拓片艺术展的展品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