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科技占比4.5%以上 主要创新指标高于全国 未来三门峡要这样发展

2022年09月27日12:34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9月27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三门峡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三门峡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发布会上,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回答了记者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的提问。

  突出产业、企业“两业”为基

  ◆着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滚动实施研发投入强度和高新企业数量“倍增计划”“规上企业研发全覆盖行动”,每年安排1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撬动重点企业增加研发支出,成效已初步显现。

  中原黄金冶炼厂研发支出连年保持10亿元左右,9家新材料产业企业全部创成高新企业,东方希望在亚洲率先攻克赤泥提取金属镓技术难题,承明光电成为全国第6家生产6N高纯光电半导体材料的企业。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

  以“3+8”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强化课题攻关、成果转化应用;沿着“原料变材料、材料变器件、器件变装备”的发展路线,推动更多产品在新发展格局中进入关键环、中高端。以前沿新材料、氢能与新型储能、碳基芯片等为重点,“借船出海”突破关键技术,下好前沿科技产业化“先手棋”;加大量仪、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再造竞争优势。

  突出打造一流创新平台

  ◆完善创新布局

  以天鹅湾“智慧岛”建设为龙头,依托黄河沿岸良好生态环境,规划建设贯通三门峡高新区、经开区、湖滨区、陕州区的“天鹅湾科创走廊”。一县(市、区)一“双创”基地年底前全面建成。

  ◆打造高端平台

  与郑州大学共建的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实体化运行,三门峡成为目前全省除郑州、洛阳以外第3个拥有省实验室的省辖市,关键金属领域战略力量正在形成。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抓手推动重点产业全链条联合研发攻关,已攻克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和生产难题157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已达到595个,独立本科院校正在加快申建。

  ◆加快“人才飞地”建设

  面向全球,与科研机构和团队深入对接,在重点地区、重点大学、大院大所,布局一批“人才飞地”,构建产学研跨区协同机制,形成“创新研发在外地、孵化生产在我市、效益两地共享”的格局。目前首批3个“人才飞地”已经在西安揭牌运行。

  突出“两家”“两匠”人才汇聚

  三门峡把汇聚科学家、企业家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的大事,制定实施“1+8”人才政策体系和“人才政策30条”,滚动设立10亿元人才基金,目前已围绕产业所需实施人才项目108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70个、紧缺人才989名。

  落户院士工作站4个,柔性引进“两院”院士7名,何季麟院士主持的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何满潮院士领衔的NPR(抗震、抗冲击特种钢材)实验室、柴立元院士带领的高纯金属砷制备及砷化物合成技术研究所建成落地。

  实施高端人才“千百”工程,每年引进、使用1000名高级职称或硕士以上科技人才,培育100名以上高新企业领导者;实施高素质劳动者“5251”工程,力争“十四五”培育“中原大工匠”5名以上,每年培养本土高层次实用性人才2000名以上、吸引高职院校毕业生本地就业5000名左右,确保“十四五”期间新引进高校毕业生10万名以上,加快建设知识城市、年轻城市、创新城市。

  突出创新要素供给

  持续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科技贷”“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金融产品,引入“耐心资本”为科技创新提供长周期资金支持和增值服务,力争2025年全市上市科创企业达到8家以上。积极引进科技战略研究、咨询评估、管理外包等科技咨询服务,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中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突出优化创新环境

  深入开展创新配套综合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创新资源配置更有时效、更加精准、更为便利。搭建涉企创新政策统一发布和精准服务平台,实现“政策找人”“政策找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尊重创新创造、弘扬科学精神、恪守诚信行为成为自觉行动。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着力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包容人才的氛围。

  “到2025年,主要创新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7%,高新企业营收占比达到65%以上,财政科技支出占比达到4.5%以上。到2035年,主要创新指标进入全国同类别创新城市前列,在关键金属、新材料、储能装备等若干领域成为创新策源地。”刘南昌说。(宋向乐 王怡潇)

  “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三门峡专场新闻发布会

  ·疫情防控下河南“西大门”如何“双线作战”稳定经济大盘?来看三门峡交出的答卷

  ·擦亮文化品牌 三门峡​将文化基因融入城市与民生

  ·全国2/3白天鹅都在这里落户过冬 三门峡凭什么让它们留下来?

  ·财政科技占比4.5%以上 主要创新指标高于全国 未来三门峡要这样发展

  ·十年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 三门峡从资源之城蝶变创新之城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