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 乡土河南丨答好稳增收防返贫必答题

2022年09月28日07:42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刘晓波

  清晨,新乡市封丘县鲁岗镇官庄村村民齐梅香来到镇上的果蔬大棚产业基地开始一天的工作,除草、整理菜苗、平整土地。“脱贫户每天务工收入不低于80元,还不耽误接送孩子、做饭,我很满足。”齐梅香说。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一朝梦圆。经过8年接续奋斗,我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绝对贫困问题被扫入历史尘烟。

  老乡脱了贫,奔向好日子。我省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2021年度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中,河南被综合评价为“好”等次,在中西部22个省区市中排名第6位,实现了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

  联农带农发展产业促振兴

  齐梅香所在的果蔬基地是利用扶贫资金建立起来的。由鲁岗镇政府牵头,官庄村等25个村以村集体产业发展项目资金450万元建设果蔬基地,共建30座大棚,占地110多亩,种植圣女果。

  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会强是果蔬基地的负责人。他介绍,果蔬基地每亩产圣女果4000公斤,每公斤能卖到12元,每亩毛收入5万元左右,产品供不应求。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果蔬基地优先招募脱贫户前来务工,目前有11名脱贫户。他们的收入有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还可以对外销售水果赚钱。

  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河南致力于规范提升脱贫地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脱贫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板店乡种植黄金蜜桃,桃花开的时候有很多游客来玩,成熟了还可以采摘。”驻马店市汝南县板店乡种植黄金梨、黄金蜜桃等优质林果5000多亩,年产值5000多万元。板店乡党委书记张冬说,发展林果产业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田园增收、养殖富民、乡村旅游,我省实施产业发展十大行动,去年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提高到57.87%。

  做好监测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周口市沈丘县曾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8年8月,沈丘县实现整体脱贫,成为我省率先脱贫摘帽的县市之一。

  防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内在需要。沈丘县建立县、乡、村三级台账清单,各帮扶人每月定期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群”进行走访,全面监测“三类人群”生产生活状况,做到精准帮扶。

  “人防+技防”,我省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漯河市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可追溯、防篡改等特性,建立“区块链+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系统,整合了17个行业部门的信息,实现了农户自主申报、帮扶干部制定计划、行业部门落实帮扶措施的闭环管理。

  实行“1357”精准识别工作法,4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对所有农村人口全面筛查的基础上,河南省明确了有自主申报意愿的农户、脱贫户、低保户等十类重点户,逐户进行重点核查,确保符合监测对象条件的应纳尽纳,强化精准帮扶,坚持稳慎退出,不盲目追求风险消除率。

  就业带动拓宽增收主渠道

  年初,杞县人社局在苏木乡组织免费技能提升培训。在家待业的屈会杰毫不犹豫报了名,如今成了一名学校保育员。“我参加培训不但免费,每天还补贴30元。培训结束后,我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职业技能培训证书,工资涨了1000元。”屈会杰说。

  就业是拓宽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2021年全省脱贫户、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379元、10351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0.2%、9.3%。

  我省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抓手,实施“雨露计划”,力争到年底全省脱贫劳动力持证率达到17.5%。截至5月底,全省脱贫人口外出务工232.69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10.8%。

  作为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河南还充分挖掘帮扶车间带动就业潜力,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增加,有力支撑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

  专家点评

  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河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河南高校智库联盟副理事长 张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经过8年持续奋斗,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河南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当下的河南,正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在托底失能人口,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统计表明,贫困风险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和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绝大多数。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病残家庭及鳏寡孤独老人提供常态帮扶和托底保障,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障机制,重点解决65岁以上农村老人的基本养老托底问题。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在关注相对贫困人口,化解致贫风险。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含义是帮扶对象的拓展,意味着贫困边缘户、低收入户等相对贫困人口将成为长期帮扶的重点关注群体。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合理设定相对贫困线标准,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劳动就业机会,提高失业保障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提升相对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重在机制转换和范围拓展,实现乡村全面发展。需要重点以县域为基础,按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城乡融合发展思路,优化城乡产业布局、村镇结构,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以大农业观为引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大生态观加强乡村建设,以大就业观促进乡村人口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刘晓波 整理)

  亲历者说

  从贫困户到乡村致富带头人

  □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四方景家庭农场负责人兼党支部书记 杨长太

  2012年,我从北京返乡种植苗木花卉。由于缺乏技术和销路,不仅没赚到一分钱,还赔了好几万元。2014年,我家被识别为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给我找“病根”,带着我拜访技术专家、一个市场一个市场跑,并帮助我发展苗木花卉种植,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5万元,一举还清了外债,还成功脱了贫。

  如何帮助乡亲们也摘掉穷帽子?2015年,我创办了四方景家庭农场,先后流转土地、承包水库(水塘)近1800亩,还成立了党支部,实现了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到党支部书记的“三级跳”。

  随后,我组建了产业联盟,引导在家党员利用农场现有的资源优势,抱团发展产业,积极把东岳村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农场为脱贫户提供岗位、免费培训种植养殖技术、手把手教村民开通带货直播,给乡亲们发工资一年就得100多万元。

  脱贫不忘党恩,致富不忘乡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仅主动帮扶了4户脱贫户,农场还优先吸纳80多名脱贫群众务工。每逢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我都带着农场的产品去慰问村里的五保老人和困难群众。我还经常现身说法,引导大家摆脱“等靠要”思想,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在我的带动下,脱贫群众肖本思创办了幸福家庭农场,杨光明、杨泽旧发展“稻虾共作”30多亩,杨长林发展茶叶种植200多亩,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2019年9月17日是个难忘的日子,我作为致富带头人在东岳村文化中心向习近平总书记做了汇报。作为一名高素质农民和党支部书记,我将带领支部的党员“抱团”发展,带领更多乡亲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刘晓波 整理)

  驻村八年冲锋在前

  □周口市税务局驻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第一书记 韩宇南

  从2015年8月我主动请缨到前何村驻村扶贫以来,今年已经是第4个任期第8个年头了。

  到村里第一天的场景,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当天刚下过大雨,村里主干道积水没过膝盖,路中间游着鹅和鸭子,我是“溜着墙根儿”进村上任的。

  如何尽快帮助村民甩掉贫困的帽子?我从老乡们最急难愁盼的出行问题着手,挖坑塘、垫路基,协调各类资金2228万元,改善基础设施;自掏腰包79200元帮助村民购买了180亩辣椒种子和240亩荠菜种子,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帮助村民解决销售难题;开办技能培训班增加村民外出务工“含金量”……2018年,前何村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争取来帮扶车间让村民足不出村就地务工增收,建设光伏电站、300亩高效农业红高粱示范基地、36座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还为村里农产品代言,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书记”。

  妻子潘丽英也跟随我到村里志愿扶贫,教村民编藤椅、织渔网增加收入,教村民跳广场舞丰富文化生活。村民结婚我当司仪,她便带领舞蹈队助兴。疫情防控期间,她为抗疫人员做饭。每年大年三十,我们和村里的孤寡老人吃完团圆饭再回市区过年。我们的家庭荣获河南省“最美家庭”,以我们的驻村事迹为蓝本制作的视频《驻村夫妻》被作为精品党课选入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程。

  “前何不富,不回税务。”看到乡亲们挽留我的红手印,我几次向组织申请留任驻村第一书记。今年已经是驻村的第8年,我正带领前何村积极争创“五星”党支部,我们驻村第一书记,要继续在乡村振兴中一马当先、冲锋在前。

  (本报记者 刘晓波 整理)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