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海涛 孙静 逯彦萃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诗昂
金秋中原,天蓝地阔。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骨笛”造型的空管指挥塔里,发出一条条指令。川流不息的北货运区里,世界上最大的全货机AH-124满载货物,直冲云霄。
远古时代,“贾湖骨笛”吹响了华夏音律历史“第一声”。8000多年后,美妙的远古清音已化作“丝路”上飞机的呼啸、班列的汽笛、帆船的号子和E贸易的键盘声,奏响了河南走向世界的开放强音。
古今一脉相承。只有张开的胸襟才能拥抱世界,只有不竭的探索才能创造未来。
新时代的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加快建设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锚定“买全球、卖全球”目标,开放的步伐始终执着笃定,开放的成效让世人刮目相看。
“米”字形高铁网率先建成,通道枢纽、口岸平台联通世界,国际化枢纽经济先行区加快建设;
“朋友圈”遍布五湖四海,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
制度型开放全面实施,开放新高地加速隆起。
行可达天下、货可畅其流、网可联世界。中原腹地阔步走向世界经济舞台,河南开放大门正越开越大。
以开放拓视野把握大势融入新格局
抓开放就是抓发展。
10年来,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河南由对外开放的跟随者变成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探索者,由全球化的旁观者变成国际分工体系的参与者,传统农业大省转变为现代经济大省,传统交通要道转变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传统内陆省份转变为内陆开放高地,实现国际形象、经济格局、社会脉络的深刻改变。
——开放促进理念嬗变。
“以前我们都是揣着中国地图跑市场,现在是打开世界地图做买卖。”在许昌从事假发出口生意的企业家王明说。
新加坡益海嘉里2020年起投资周口,到今年已设立6家外资企业,促进农业大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身处内陆腹地的河南,为何能与世界同频共振?
10年来,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放眼国内,区域经济版图加速重构,各地竞相融入新发展格局。
作出顺应时代的战略选择,实施关键性、重塑性调整,没有开放的视野,没有与国际制度规则的接轨,没有开放倒逼改革,就难以充分激活发展潜能,就难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
从开放带动战略到开放带动主战略,从确立“基本省策”到提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目标,再到全面实施“制度型开放”……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开放不动摇、不松懈,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用高水平开放的“金钥匙”打开中原与世界接轨的大门。省委书记楼阳生指出,要坚持以开放汇聚先进生产要素,做足增量文章,聚焦制度型开放和以人为核心的开放,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
开放为中原带来大视野、大格局和大气魄。产业、科技、教育、医疗、金融、旅游、人文……随着开放理念的深入人心,涉及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正在中原大地加快推进。
——产业发生深刻调整。
2011年,富士康入驻郑州。10年间,这一龙头外贸企业衍生带动超过600家相关配套企业落户,让河南无中生有、从有到优发展起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制造基地。
面、肉、油、乳、果蔬,从河南出发,“河南食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世界餐桌”,双汇、思念、三全、好想你等一大批龙头企业亮相世界市场。从“国人粮仓”到“世界厨房”,带动万千古老乡村描绘新画卷。
开放带动河南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加快实现以质量效益为取向的经济增长,推动更多产品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成为中高端、关键环。
打开大门的河南,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先进设备,不断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全省加工贸易活力迸发,带动制造业加速发展,一般贸易高位增长,大批河南造走出国门,全省工业制品进出口值10年增长超40倍。
——生活与世界相通。
去年进博会现场,河南医院的“买手”到场采购世界一流医疗设备。一家医院的院长说,通过进口大型医疗设备,不仅让河南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水平的医疗设施,更可以带动科研创新、培养人才。
一辆中东版“陆地巡洋舰”通过铁海联运进口到郑州,售价可便宜10万元左右。从2018年获批成为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企业,河南汴欧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累计将1000多辆质优价廉的汽车运入河南市场。
在郑州,中大门是市民“买买买”的地方,这里汇聚了超过2万件世界商品,把“世界超市”开到了家门口。
开放带动中原百姓的生活图景产生质的飞跃。
郑州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10年来,随着税率的降低以及全省参与国际自由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省群众进口消费突飞猛进,全省进口消费额从2012年的14.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80.7亿元。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把握大势,乘势而上,河南开放格局逐步提升,开放优势加速壮大,为全省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以开放锻长板基础优势蝶变经济优势
开放让河南优势更优、长板更长。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市场规模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强力打造联通境内外的枢纽经济先行区,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政策供给,让豫企走出去、外企引进来,全省外向型经济越做越大,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从“流量”变“留量”做大枢纽经济。
6月14日,一套波音737-800客舱训练设备在郑州航空港区完成总装,装车运往坦桑尼亚。这是河南航投集团航空制造产业园下线的第一批产品,也标志着航空港区打造枢纽经济高地迈出重要一步。
将交通区位优势带来的“流量”变现,河南大力实施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培育壮大航空经济、引育集聚高铁经济、提质增效陆港经济、做大做强临港经济。
依托周口港的顺利通航,周口市吸引了安钢绿色工厂落地,临港优势转化为临港经济优势;
安阳汤阴以万庄物流园为支点,通过提供公铁联运、期货交割、集装箱修理等服务,撬动中农、中化等国字号企业入驻,“无中生有”打造出一个化肥产业链。
当前,洛阳、商丘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和其他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明显增强,全省综合客、货运枢纽分别达到11个、12个,枢纽经济发展正全面开花。
今年年初出台的《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河南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化成效显著,初步建成枢纽经济先行区。
——从“一核”到“多极”做强外贸发展。
去年,郑州正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唯一的中国品牌,顺利中标国际知名跨国石油公司全球采购项目。当年,正星科技的海外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02%,创历史新高。
有啥秘诀?正星科技总经理俞卫给出的答案是:开放思维。“10年来,我们的海外贸易伙伴从20多个增加到60多个,与他们的合作推动我们不断提升标准、质量,让公司发展更好更快。”
在河南,像正星科技一样“出海”的企业已近万家。河南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鼓励企业走向全球配置资源,到国际市场较量角逐。
2021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值达8208.1亿元,是2012年的2.5倍,年均增长10.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43个百分点。
随着大批民营外贸企业的崛起,全省外贸格局从龙头企业的“主力支撑”,逐步调整为“多点发力”,呈现出更强的后劲和韧劲;随着河南产业迈入中高端,全省出口主导产业也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高端制造业、高新科技产业、服务业并重,国际竞争力更强。
细看数据,全省进出口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1.34%提升至2021年的2.1%,外贸总量已连续10年居中部省份第一位,实现了从外贸大省到外贸强省的转变。
——从“基本”到“高端”做优招商引资。
去年9月13日,超聚变数字技术公司在河南注册成立,55天后,郑州生产线首台服务器就正式下线。今年7月,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项目在郑开工。
落户河南一年,超聚变带动一批业界领先的产业合作伙伴聚集,形成了“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效果,为河南数字化转型、抢占新一轮战略竞争制高点提供了直道冲刺的机会。
10年间,超2700家外资企业跨山越海来到河南,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技术、新产品、新资源。
在做大“基本盘”的同时立起“顶梁柱”。河南聚焦优势产业、重点领域,持续招大引强,通过龙头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一个链条、一个生态逐步完善——
濮阳牵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积极打造全国重要的风电设备制造基地;
平顶山以精准招商延链、补链、强链,打通了从煤炭到工程塑料、化纤服装的全产业链条。
持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河南于今年建立高规格的利用外资联席会议制度,在省市两级成立四个外资专班,瞄准“大品牌”“大块头”,推动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
以开放补短板内陆腹地挺立世界前沿
不沿边、不临海,面对开放就只能“望洋兴叹”吗?不等不靠的河南,主动打破惯性思维,加快补短板、破瓶颈,通道、平台、口岸一个个建起来,畅通海内外、连接东中西的新河南大踏步迈向世界中心。
——打通连接世界的通道。
金九银十消费季,郑州经开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保税仓库里一派热火朝天。种类丰富的跨境电商产品在这里打包,当天就可发往国内各地。
大洋彼岸德国,跨境电商企业致欧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仓里,叉车往来,将一件件河南造家居用品安置入库,等待发向当地的消费者。
依托跨境电子商务这条“网上丝路”,河南织起了一张链接196个国家和地区的云端“贸易大网”。
在互联网时代,没有边缘只有节点,开放不再是沿海沿边地区的专利,内陆省份可以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通过制度创新实现跳跃式、直联式开放,形成对外开放新优势。
逐步提高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参与度、链接度和影响力,河南是最迅速的行动派——
张开双臂,打通水路通道,无缝衔接“海上丝路”;畅通动脉,伸向欧亚大陆心脏,为“陆上丝路”输送不竭动力;逐梦蓝天,织密“空中丝路”网络;领跑数字新业态,为“网上丝路”贡献河南力量。
海、陆、空、网,协同发展,拉近了河南与世界的距离,成为河南开放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起融入世界的平台。
走进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一件青花瓷盘引人驻足:它400多年前沿丝绸之路远销欧洲,如今依托保税仓从荷兰回流。
瓷盘讲述着古今丝路故事,也折射出自贸试验区连通内外、交融东西的魅力。
自2017年4月1日挂牌,作为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大开放战略平台,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创新成果已达515项,向全省复制推广80项,有力破除了阻碍贸易便利化的藩篱和障碍。
近年来,国家战略平台加速落地河南。郑州航空港区成为开放经济建设的主阵地。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数据综试区,则为开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牛肉、海鲜、水果、汽车……中原人民曾经要绕道北上广才能购买的进口货,如今在家门口也能新鲜采购。这得益于全省口岸平台的快速发展。
3个国家一类口岸、9个功能性口岸、5个综合保税区、4个保税物流中心,河南已成为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的内陆省份之一。
今年,郑州获批建设全国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河南邮政分公司国际业务责任中心总经理秦绪波充满信心:口岸将吸引更多产业集聚郑州,使河南的枢纽经济体量越做越大。
——汇聚领先世界的资源。
在鹤壁,“9个博士一盏灯”的故事家喻户晓。当地通过引进朱明甫等9个博士,带动光电子产业蓬勃发展。
与全国先进省份比较,河南发展最突出的弱项是科技研发。只有抓住“高精尖缺”人才,才能尽快让弱项强起来。
以开放的视野引人才,河南在国际范围内发出召唤。2021年以来,引进院士等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220余人,博士4200余人。
高端人才、顶尖技术的汇入,带来的是创新活力的迸发、产业发展的旺盛:
李蓬、张锁江、邬江兴等院士领衔,河南3批、8家省实验室揭牌,向科技创新高地发起冲锋;
许昌市和德国的鲁道夫·沙尔平咨询公司人才团队合作,高水平建设中德产业园;
安阳市引进大批高端技术人才,电子级玻璃纤维国内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并成功进军国际高端市场。
胸襟开阔的河南,正日益成为全球创新创业者的沃土,成为高水平资源汇聚的热土。
以开放谋未来制度保障支撑高质量发展
回望来路,开放已成为河南最鲜明的底色。眺望未来,无论是对内构筑竞争新优势,还是对外更紧密地融入世界,新时代的河南都呼唤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
去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围绕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
“制度型开放是实现创新发展、优势再造、换道领跑等其他战略目标的根本支撑保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博士郑广建说,只有更加开放的视野、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体系,河南才能汇聚起更多高端要素资源,积蓄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势能。
——加快对标国际规则,推动经贸往来更自由便利。
“有省里的政策支持,我们与泰国金链花集团达成农产品贸易合作,预计年贸易总额将达60亿美元。”河南建设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青原说。
今年9月15日,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中国(河南)—RCEP成员国开放共享经贸合作洽谈会举行,围绕对接贸易新规则、深化“丝绸之路”合作等,我省与东盟、广西共达成签约项目37个。
制度型开放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加快对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贸易投资更加自由化、便利化。
从按照国际规则逐步放宽投资领域,到依托自贸试验区开展制度创新,再到积极对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河南与世界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接轨步伐越走越快。
今年,在前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河南出台RCEP实施方案并开展多场培训,成立省级服务中心,加大引导企业开展原产地认证,并将涉及RCEP成员国的展会活动等纳入支持名录,鼓励企业开拓新市场。
“对接新规则的成效十分显著。”省商务厅外贸处负责人介绍,今年前8个月,河南对RCEP成员国企业经贸往来迅速“升温”,贸易额1517.6亿元,增长16.7%,远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拥抱国际规则,河南也敢于做引领者。
前两天,郑州的刘女士通过“全球汇”平台下单,购买两瓶进口薄荷护表油。仅仅2分钟后,药品就完成通关从河南保税物流中心的医药仓库内发出。
这得益于今年4月11日在河南落地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业务正式启动。从跨境电商“1210”模式、退货中心仓模式,到此次试点落地,在数字贸易领域,河南敢为天下先,探索出了多条助推跨境电商发展的“新路子”,为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提供了参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公司增资等专业事项都有市里专人代办,我们发展很舒心。”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该公司自2021年完成B轮融资以来,实际到位注册资本金在今年4月就达8450万美元。
在平顶山,市政府拿出编制,设立代办员岗位,专人培训上岗,为企业投资项目实施全程代办,极大优化了企业体验。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也是经济发展的“硬支撑”。对标国际,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高地,河南以制度型开放为抓手持续发力。
好的环境,在于开放意识的不断提升。在河南,航空港的工作人员可与国际临空经济领域的专家对话;驻深圳、广州等地的招商人员对国际投资规则了然于心。
好的环境,在于政策的稳定和服务的优化。河南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建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1+N”工作体系,重点外贸外资企业被纳入“白名单”,企业发展得到保障。大力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81000多个企业发展难题被解决,解决率99.2%。
好的环境,还在于开放制度的日益完善。河南“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开放河南建设设定清晰目标;工业、交通、开放等专项规划,十大战略实施方案,技能、设计、标准等“十大河南”建设方案里,无不体现着河南对标国际谋发展的高瞻远瞩。
风正帆扬好行船。紧紧牵住制度型开放的牛鼻子,新时代的河南开放大门越开越大,正不断推动开放优势转化为出彩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