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9月29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洛阳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洛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 洛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徐衣显在答记者问中介绍,洛阳市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全面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打造更高品质的幸福洛阳。
就业│让每个奋斗者都拥有筑梦圆梦的舞台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让每个奋斗者都拥有筑梦圆梦的舞台。洛阳加大力度支持稳就业,发放稳岗补贴,建设“零工客栈”,开展线上招聘,开发就业岗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9万人。强化培训助就业,深化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加快“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多万人次,使更多求职者“一证在手、技能圆梦”。建好平台促创业,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成省级以上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3家,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7亿元,带动20万人成功创业、实现梦想。
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洛阳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持续补短板、提质量。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去年以来又开展了“十四五”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10年新增幼儿园1412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1.9%,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455所,1368所学校全面改薄,一大批山村小学旧貌换新颜,更多农村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高中教育提质扩量,7所现代化高中集中开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93%。职业教育彰显特色,成立12个产教联盟,一批优势专业、特色院校叫响品牌。比如,河南科技大学探索“新工科”育人模式,推动洛阳轴承“一校、一厂、一所、一院”资源整合,助力打造轴承制造新生态,该校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学院在全省率先入选全国首批现代产业学院。高等教育多元拓展,10所驻洛高校在校生规模超过19万,正高质量筹建洛阳乌拉尔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朝着建设“双一流”大学、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大步迈进。
医疗│让每个人都享有更有保障的医疗服务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让每个人都享有更有保障的医疗服务。以打造“健康洛阳”为目标,深化“三医联动”改革,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国家呼吸、中医脑病、中医骨伤科等3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落地建设,使优质医疗资源与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匹配,打造立足洛阳、辐射中原的区域医疗服务高地。同时,还有7家改制医院回归公立,三级以上医疗机构达到22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加快建设,乡镇卫生院达标率达91%,实现了“大病不出市、一般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
养老│让每个老人都能拥有幸福晚年
完善特色养老体系,让每个老人都能拥有幸福晚年。洛阳探索构建“五级四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用心用情守护最美“夕阳红”。围绕“养得好”,城市区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44个,高标准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养老机构床位2.1万张,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围绕“护理好”,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投用,老年人可以“一键下单”,便捷享受餐饮、医疗等优质服务。围绕“运营好”,坚持政府主导不包揽,全市90%以上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由专业市场主体运营,实现了社会效益、运营效益相统一。
服务│让群众就近享受便捷优质公共服务
持续提高生活品质,让群众就近享受便捷优质公共服务。洛阳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进社区,完善提升15分钟“阅读圈”“休闲圈”“健身圈”。打造“书香洛阳”,建成城市书房205座,博物馆、图书馆星罗棋布、免费开放。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建成各类游园300多处,广大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绿色福利。建立居民小区、社区、片区全民健身三级服务体系,建成社区体育公园50个,群众社区健身实现“1天1块钱”,受到广泛好评。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我们锚定建设更高品质的幸福洛阳这个目标,将加大投入,办好实事,交出更有温度、更加厚实的民生答卷,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徐衣显表示。(申华 董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