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考察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为此,大河网推出“凿出新时代的‘红旗渠’”系列报道,展现新时代奋斗者不断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前进力量,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河南力量。
大河网讯 “红旗渠总长1525.6公里,修建过程中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共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历时10年。这些数字令人震撼,更使人激动。”11月7日,谈起对红旗渠精神的认识,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许泽华如是说。
“巍峨太行山,雄壮红旗渠”。令许泽华印象最深刻的,是除险队长任羊成带队开凿青年洞的故事——在崖上荡秋千,靠飞荡的惯性进入虎口,除掉险石,一锤下去也许只能在坚硬的石英砂石上留一个斑点,但最终长六百多米的青年洞就这样被凿通。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会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顺境不惰,逆境不馁。”许泽华说,“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科研条件,与多学科交叉交流。在新起点上,助力中国智造走向全世界。”
兴趣丨耳濡目染的制造业
许泽华的父亲是机械厂的操作工人。小时候,他经常闻到父亲身上的机油味,看到父亲手中的操作工具。渐渐地,他开始模仿起父亲的模样,模仿加工的过程。再后来,他开始自己动手实践了起来。
“高考的方向是父亲推荐的,最主要是我喜欢这个方向——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大学时的金工实习是我第一次真正操作车床、铣床、数控机床等设备,同时,也让我拥有了自己的产品——锤子,它的每一道工序我现在都记忆犹新。”许泽华说道。
考上研究生的许泽华发现了“科学”与“科技”的区别与联系,也让他更加自信地迈着步子朝着智能制造的方向笃定前行。
“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父母为我们供给衣食,导师为我们指引明灯,学校为我们提供科研环境,国家为我们提供人才政策。”许泽华说,红旗渠精神激励着我们奋进,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用科技报国的方式延续着这种精神。“科研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是盘旋上升的,因为前途是光明的。”
荣誉丨智能制造与轴承密封的结合
“智能制造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运用智能制造技术有望突破轴承‘卡脖子’技术瓶颈。”许泽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超疏水耐高温轴承密封件的研制与机理研究。
刚开始接触这个课题时,许泽华有些陌生。因为密封件的配方千变万化,橡胶配合剂的种类多种多样,添加比例的不同会导致材料性能参差不齐。
红旗渠精神激励着他不断试错,不断完善配方。“密封件性能不达标时,我会感到失望,但想到林县人民修筑红旗渠时遇到的艰难险阻,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因为现在的条件远比那时候要优越。”许泽华说。
凭借创新思维与不懈努力,他搭建了轴承密封件智能测试平台,并探索出一套适合不同工况下的轴承密封圈材料性能试验方法,还建立浸润模型,能够明确各向异性结构对轴承密封件浸润性的作用机理。目前,他的轴承密封件产品已经被民机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所认可。
“到了每天休息的时间,我继续在实验室里和设备打交道,常常是做实验到凌晨才舍得回宿舍休息。”许泽华回忆道,为了找到最佳性能的密封圈,那时候每天都跟着厂里夜班师傅一起下班。
“想着自己研制的轴承密封件即将被应用在飞机上,内心总是充满着喜悦与自豪。”许泽华告诉记者。
使命丨让中国智能制造屹立于世界之巅
目前,许泽华还在跟着张彦斌教授和何强教授继续学习智能制造、特种加工及极端制造方向的知识,并研制性能更优异的轴承密封件。
在许泽华看来,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想要通过科技报国的方式发扬红旗渠精神,让中国智能制造屹立于世界之巅。
“未来,我要持之以恒地紧跟智能制造步伐,开拓创新、不惧挑战,发扬红旗渠精神,设计出性能更高的轴承密封件,提出更优良的制备工艺,不断改良完善轴承密封件性能,让我设计的产品走出实验室,突破制约我国创新发展的科技瓶颈问题,并将我的科研成果分享给科技工作者。”许泽华表示。
“我还打算将智能制造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促进多学科共同发展,研发出多功能智能产品。”许泽华说,实现“中国智造”,就必须立足国内,促使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应用,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这是对新一代科研工作者完成自主创新的重大挑战,更是使命。
“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将科技成果造福于人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投入到‘中国智造’,为祖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许泽华郑重承诺。(张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