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郭丁然
1月11日,河南2023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郑州举行。
会上,河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向平作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2022年工作,部署了2023年重点工作。
科技创新依然是制约发展的短板
我省两院院士仅占全国的1%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虽然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河南省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不强、引领带动能力不足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
例如,河南全省科技创新投入仍然不足,河南省全社会研发投入1018.8亿元,居全国第10位;研发投入强度1.73%,居全国第17位。高层次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较少,国家实验室还是空白;建有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比仅3%。创新主体实力不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刚刚突破1万家,占比不到3%;“双一流”高校只有2家;中科院在全国共有114家直属机构,河南省还是空白。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河南省两院院士仅占全国的1%,国家杰青仅占全国的0.3%。
陈向平表示,“科技创新依然是制约河南省发展的突出短板,我们必须紧抓发展机遇,坚定信心决心,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确立的目标任务,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做决策、抓发展,在拉高标杆中争先进位,在加压奋进中开创新局。”
将实行高新区动态管理,探索退出机制
会上提到,河南将加快构建体系完备的高新区梯次发展格局,引导符合条件的省级高新区争创国家高新区,加快省级高新区建设,突出“高”“新”定位,开展“以升促建”,探索实行创建制和退出机制,实施高新区动态管理。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信阳、许昌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全省总数达到9家,位居全国第五,平顶山、安阳、焦作、南阳高新区在全国排名分别提升14位、9位、17位和11位。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复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豫东南高新区,开封、商丘、周口、信阳等市的5家开发区获批建设省级高新区。新乡市成功入选科技部新一批国家创新型城市,新郑市通过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
2022年河南全省企业创新活力更加强劲。大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覆盖率超过50%。组建首批12家创新联合体,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龙头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1万家、2.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分别增长29.6%、45.3%。新增国家级孵化载体28家,总数达到141家,在国家孵化器考核中,优秀评价率位居全国第二。
支持河南农大申建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
2023年,将围绕河南省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领域,凝练一批重大课题,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取得一批核心技术和原创性成果。
在培育壮大农业科技力量方面,支持河南农大联合国内优势科研力量、龙头企业申建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按照“一园区一主题”新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2023年,河南省将培育建设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进一步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方向探索提供平台支撑。
探索跨学科、跨领域、大协同科研组织模式,建立省实验室重大科研任务直接委托机制和“军令状”责任制。支持省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或全国重点实验室。一体化推进省科学院重建重振和省实验室体系重构重塑,融合省实验室高端创新资源,推动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项目共研,打造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
顶端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2022年河南省创新平台建设更加完备。新批复建设龙门、中原关键金属、龙湖现代免疫、龙子湖新能源、中原食品、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平原等7家省实验室,新组建28个省中试基地、12个省实验室基地,以省实验室为核心、优质高端创新资源协同创新的“核心+基地+网络”的创新格局逐渐形成。
今年河南将力争研发经费增长超17%
陈向平介绍,2023年河南将力争全年研发经费增速达到17%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00亿元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以上,新增省级创新平台400家以上。
2023年河南将努力建设国家枢纽型技术交易市场。具体来讲,将推动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高质量实体化运行,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模式,引育专业化机构平台入驻郑州中心,探索建设集科技研发、技术转移、成果产业化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综合体。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上提出要推广郑州技术交易市场的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模式,支持各地建设科技大市场,推动各市场线上线下互联互通、融合互动。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2022年河南全省各类创新主体不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1万家、2.2万家。河南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年财政科技支出达411.09亿元,同比增长24.9%。河南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较上年度提升2个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