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追寻文明的足迹,寻找文明的起源。5月12日,部分中央驻豫和省市主流媒体记者从郑州出发,开启为期一周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明探源集中采访活动。
此次活动采取行进式采访的方式,以文化考察之旅、年代考察之旅的形式,从文明起源、历史纵深、保护传承、发展变迁等视角,聚焦中原历史文化灿烂成就以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全景式展示河南在中华文明、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彰显河南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工作中交出的出彩答卷。
采访活动第一站来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巍巍亳都,生生不息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展现古都郑州的“根”与“魂”
徜徉在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雄伟的商代城垣让人一眼千年,园中的郁郁风光与城垣的黄色长龙相得益彰。遗址公园包括宫殿区遗址公园、环城垣遗址保护绿带如东南城垣遗址公园、西南城垣遗址公园、三角地公园、紫荆山遗址公园等,以及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等文化遗址空间。
作为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展示项目,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于2022年7月正式开放。博物院坐落于遗址公园内,紧临东、南城垣,展出文物近千件,目前已接待近百万游客,是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展示、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中心。
博物院基本陈列“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全面展示了郑州商城70年考古发掘研究的成果,展示郑州商城重要遗迹、精品文物、考古发掘及研究保护历程,以商都历史文明为核心内容,向世人展现这座沉寂数千年的都城的面貌,解码中国早期文明的千年根脉。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是一处可读、可赏、可品味、可思考的文化空间。从“巍巍亳都”深入解读“城”的内涵和人的创造,到“生生不息”的历史延续,横剖面、长时段展现古都郑州的“根”与“魂”。展览内容全面通俗,形式大气灵动,场景复原等辅助手段增光添彩,展教结合讲好商都故事。观众在参观游览中,既能获得数字化手段的视觉冲击感,也有静观文物时被古老文明、优秀文化默默浸润的安宁与获得感。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展示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脉络。在文化传承的新篇章中,作为郑州商城遗址的展示地、研学地和体验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正越来越充分地发挥着城市文化“会客厅”的作用,成为我们与这座古老城市文脉的连接点、探寻文脉基因的情感归属地。
商城遗址:代表早商文明的发展高度,是中华文明形成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据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姜楠介绍,考古证实,郑州商城遗址是商汤王之“亳都”所在。作为商王朝的开国之都,郑州商代都城遗址是中华早期文明探源的重要载体和支撑,也是世界古代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郑州商城遗址的文化内涵代表了早商文明的发展高度,是中华文明形成环节中重要一环。它的发现填补了殷墟文化之前的商文化空白,也为夏文化和先商文化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对探索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61年“郑州商代遗址”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2021年又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郑州商城遗址因其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自发现之初就受到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发现发掘初期的被动保护到20世纪80年代的主动保护,再到21世纪的整体保护,经历了一个从未间断的探索保护展示的过程。
“从遗址被发现即开始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注重对遗址进行本体保护,不断探索多种保护模式。1984年成立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所,开始有序地对郑州商城遗址进行保护、管理、研究、展示等工作,提出由被动保护变为主动保护的理念。提出‘三景一线’文物景区的初步构想,建成城垣遗址绿化带。2000年郑州市政府发布《郑州商代遗址保护管理规定》,以地方专项法规为遗址保护保驾护航,遗址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三角公园、紫荆山公园遗址保护展示进一步提升,东城垣、南城垣部分节点建设了保护城墙的绿化游园,对以遗址公园形式保护郑州商城遗址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考古遗址公园初具雏形。”姜楠告诉记者。
2010年,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首批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之一,郑州的考古遗址公园首次进入“国家梯队”,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在建设中提出“见缝插针、相对集中;以点带面、串珠成线”的方针,以地上城墙遗址、地下埋藏遗存、绿化保护展示相结合,带状遗址公园呈现出完整的形态,遗址公园格局逐渐清晰。
在国家文物局的统筹指导下,郑州全力推进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11—2012年,郑州市文物局先后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展示工程,并对修复后的城垣遗址沿城南路进行绿化,城墙周边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近年来,郑州大力推进“郑州商都生态保遗”战略,全力推进大遗址系统保护展示和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先后启动并完成郑州商代都城城垣环境提升工程等项目。遗址保护展示成果显现,使群众享受到文化遗址保护的成果,感受到考古对现实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