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属羊,甲骨文写的羊真可爱”“我属虎,虎字用甲骨文写出来像画了个虎”——尽管这几天天气酷热,在省文化馆展出的“国魂中原·甲骨文文字展”,每天仍然吸引着大量的中小学生前来参观体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和2022年10月考察殷墟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甲骨文的文化魅力和时代价值,7月1日至9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联合河南中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举办了“国魂中原”甲骨文文字展。
这次展览,既有甲骨文文字专家和书法纪的诗词、《中国梦三字经》以及《道德经》等经典作品,还邀请多位国内外知名的甲骨学专家学者现场讲解和指导,同时把体现12生肖制成拓片模具让学生体验,为广大甲骨文爱好者及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自锋在甲骨文文字展启动仪式上介绍说,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之一,河南作为汉字的重要发祥地,上起八千年前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契刻符号,下至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等,地下出土和传世的古文字资源门类齐全、数量巨大,传承和弘扬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近年来,河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打造专业团队,扎实做好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和保护,持续在古文字研究推广、活化利用等方面发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牵头建立了“甲骨文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河南省贯彻“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推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等高校集中优势力量组建古文字研究团队,汇聚了一批研究甲骨文等古文字的专家学者,推出了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殷墟甲骨学大辞典》、首次实现人工智能批量缀合甲骨的技术、全球最大的甲骨文数据平台“殷契文渊”等一大批很有影响的科研成果,为古文字的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积极推进“甲骨文知识进校园、进课堂”,2020年以来,创建三批62所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培养培训甲骨文骨干教师300名,使甲骨文从冷门高深的古文字逐渐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学习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中小学校园生根发芽。
中国古文字书法家马静、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雪山、安阳师范学院副院长张建国、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传媒学院院长丁涛等相关高校负责同志在展览仪式上分别介绍了各自在推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上所做的研究工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吕承俊、河南省委宣传部原副巡视员李宪林,河南省委政研室原巡视员潘华斌、河南省政协原巡视员刘德州、河南中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东为展览协助作了许多工作,并应邀参加了展览启动仪式。
郑州市二七区漓江路小学是郑州市的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50名中小学师生代表不仅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甲骨文文字展,还作为第一批幸运观众亲手体验了一把甲骨文文字拓片的制作过程,他们手持自己的甲骨文生肖文字,一个个高兴得合不拢嘴。
据了解,在河南省文化馆展出的“国魂中原·甲骨文文字展”将于这个周日结束,随后还将在郑州、商丘等一些省辖市和单位进行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