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从洛阳博物馆的奇珍异宝到龙门石窟的千龛万像,感受过“十三朝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7月24日,第十五届欧洲外交官研讨班活动代表团走进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YTO),看千年古都的时代新颜。
最长24米,最宽3.3米
看超大尺寸玻璃如何以实力诠释品牌力量
7月24日,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骄阳灼灼,热浪滚滚。阳光透过树叶,在洛阳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门上留下点点粼光。当天上午,代表团一行来到北玻公司,走进玻璃组装车间和试验室,实地参观平弯钢化炉等玻璃热工设备和多种玻璃深加工产品。
欧洲外交官在北玻公司合影留念
“北玻公司宽敞的厂房、超大尺寸的玻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解员还带我们参观了北玻公司参与建设的代表性项目。”天气虽热,但欧洲外交官的参观热情却丝毫未减。希腊外交官告诉大河网记者,这次参观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义。
欧洲外交官在北玻公司厂房内聆听讲解员讲解
据了解,北玻公司是一家新型玻璃深加工企业,拥有高端技术和专业研发团队,能够生产高品质超大钢化、夹层、打印玻璃,通过不断创新,公司生产的玻璃制品最长可达24米,相当于6层楼的高度,最大宽度可达3.3米。
欧洲外交官参观超大玻璃
得知北玻公司有80%的产品用于出口,希腊外交官说:“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的市场也越来越开放。”
目前,北玻公司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玻璃深加工设备制造商,产品成套出口至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伦敦莱登大厦、阿布扎比国际机场、美国甲骨文总部、苹果公司总部和各地旗舰店等标志性建筑,都有北玻公司的身影。
欧洲外交官与讲解员交流互动
“这么大玻璃是如何从中国运送到其他国家的?”欧洲外交官们对超大尺寸玻璃的运输方式感到十分好奇。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超大尺寸玻璃在陆地上可以采用卡车运输,若有海上运输需求,也可借助一种特殊的装备——滚装船,将装有玻璃的卡车随船运送出海,可保证玻璃安全抵达目的地。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北玻公司的产品成功“出海”,得益于不断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用实力诠释了中国品质,赢得了国际市场的信赖。
从“东方红”到“全球红”
小小拖拉机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
结束北玻公司的参观后,代表团一行来到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东方红农耕博物馆里,一台台色彩亮丽、外形酷炫的东方红拖拉机引得欧洲外交官驻足观看。
欧洲外交官与YTO拖拉机合影留念
“感觉非常棒!这是我第一次体验驾驶拖拉机。”在东方红智创空间,波黑外交官激动地和大河网记者分享自己模拟驾驶大轮拖拉机的体验。“若我的夫人看到,她也一定会很高兴。”
欧洲外交官体验驾驶大轮拖拉机
今年5月25日,43台YTO拖拉机装车发运,在青岛港扬帆运往波黑。截至目前,YTO拖拉机在波黑市场的销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中东欧是连接中国和欧洲的桥梁。中国一拖积极在中东欧的塞尔维亚、波黑等国家进行市场布局,推出新造型、新配置产品,是该区域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中国农机企业,为当地农业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目前,下一批20台订单正在有序生产中,将在近期交付波黑用户。
中国一拖智创空间
河南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学家在距今8000多年前的新郑裴李岗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石铲、石镰、石磨盘等原始农具以及碳化的农作物种子,被誉为中华农耕文明起源地。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地形、气候,赋予了河南“国人厨房”“世界餐桌”的使命担当。
从规整土地到种子落地,拖拉机、播种机等是必不可少的农机装备。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实现农机现代化则是由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关键一步。
无人驾驶拖拉机
1985年,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诞生,标志着“耕地不用牛”时代的开始。60余年后,无人驾驶拖拉机又让“耕地不用人”成为可能,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成本,为河南农业强省建设插上了“科技翅膀”。
欧洲外交官在中国一拖农耕博物馆参观
参观过程中,欧洲外交官仔细了解了中国一拖在农机装备关键技术和产业链升级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他们纷纷表示,河南农业现代化企业生产率高,供应链稳定,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欧洲国家同河南企业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截至目前,“东方红”系列产品已经出口至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功进驻“丝绸之路经济带样板工程”——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
从“东方红”到“全球红”,中国一拖秉持大国工匠精神,不断在世界舞台书写着“中国骄傲”。
欧洲外交官走进郑州外国语学校
结束在洛阳的行程后, 代表团一行返回郑州。在郑州外国语学校,欧洲外交官走进生物实验室、STEAM教育空间等与学校师生互动交流。未来几天,代表团一行还将走访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博物院和登封少林寺等地,感受郑州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杨佳欣/文 魏凯/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