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观星台:看古人如何仰望星空

2023年08月08日13:34

来源:大河网

  阅读提示: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明的起源、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形成和国家的建立,均发端于河南,它们构成了中国历史的血脉筋骨,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为赓续文化基因,厚植文化自信,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考古发现集中采访活动,媒体、专家和学者走进考古遗迹、博物馆和文物研究机构,一起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大河网讯 在登封市东南15公里的告成镇有一处古建筑,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的建筑之一,由元代著名天文学家、科学家郭守敬所建,距今已有740余年的历史,它就是观星台。

  仰望星空,寻找浩瀚天空中的微弱亮光,总令人心生遐想和敬畏。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从未停止过对天空奥秘的探索,更有无数的诗词歌赋赋予宇宙不同思念与豪迈,观星台就是无数先人对宇宙星空探索出的人造物体。

  公元1276年,一位长袍加身的指挥者,动用全国的物力、财力,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在全国27地建立了天文台和观测站,并创制了新的天文仪器,而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的中心观测站,他就是缔造了《授时历》的郭守敬。

  经过郭守敬、王恂等人在观星台的辛勤观测与推算,终于在公元1281年颁布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此历法求得的回归年周期为365天5时49分12秒,其精确度与现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的《格里高利历》相当,但却早了三百年。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相比,仅相差26秒,中国古人的智慧不得不令人称赞。

  作为河南省登封市“天地之中”少林寺历史建筑群之一,观星台坐北朝南,背依告成山,面对箕山,西倚王岭尖,东傍双庙岭,南临颍水,又有石淙河、五渡河环绕,是一处环境清幽的胜地。

  观星台形如覆斗,体型高大,灰砖砌筑,细腻挺拔,是保存完好的元代天文观测仪器。

  在观星台南14.3米,有唐代建立的周公测景台,是唐代在西周测日影定地中的基础上修建的重要天文遗迹。

  观星台和周公测景台、周公庙等组成一座完整的院落,南北长160米,东西宽37米,占地面积0.59公顷,建筑面积657.41平方米。

  除测景台和观星台两座天文科技建筑外,中轴线上还保存有照壁、大门、戟门、周公祠、帝尧殿等明、清建筑。位居“天地之中”的观星台、测景台,历来都是中国的天文观测中心。观星台院内现存碑刻12通,还有复制的天文仪器文物。这些文物与观星台、周公测景台有密切关系,也是与天文观测有关的重要历史遗存。

  1961年3月4日,观星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天文科技的进步,如今我国有了更先进的观测设备,更有着北斗系统的加持,观星台的作用已经不复当日,但是它反映了我国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对于研究我国天文史和建筑史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莫韶华 王莹)

编辑:陈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