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吧!中华宝藏⑦丨照完颜值+1!大唐风靡的“美妆搭子”来了

2024年01月18日22:14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谁的浮生过往,惊艳了今世年华?透过文物看中原历史,穿越千年只为体验一朝繁华。即日起,由河南省委网信办主办、大河网承办的“闪耀吧!中华宝藏”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通过走进河南各地博物馆,选取反映中原文明发展脉络的代表性文物,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中华宝藏“活”起来、“火”起来。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文 王怡潇/视频)自古以来,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现代女性重视外表妆容,古代女性同样如此。

据记载,我国古代梳妆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浙江嘉兴出土的骨梳、江苏盱眙出土的汉代漆奁盒、山东济南出土的香盒,都是古代女子的“美妆神器”。

说到这是不是觉得还少了点什么?所谓“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对,怎么能少了镜子!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就曾在《菩萨蛮》中生动描绘了唐代女子晨起梳妆的画面。

“铜镜是古人用来照面饰容的工具,通常是将正面打磨光亮,背面装饰以各种纹饰。唐代是中国青铜镜铸造和使用的一个高峰阶段。”那么,在你想象中唐代最风靡的化妆镜应该长啥样?洛阳博物馆副馆长慕鹏这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个一千多年前的最佳“美妆搭子”。

它华美绝伦 吸睛100分

据慕鹏介绍,1970年,洛阳博物馆配合基建工程建设时在洛阳关林发掘清理出多座唐代墓葬,其中一座墓葬由出土墓志可判断其墓主人是唐代中散大夫、景城郡别驾卢廷芳的女儿卢氏。

这座墓葬的墓主人下葬时间为唐代天宝九年即公元750年,而墓葬结构保存完好,为带有墓道的单室墓,墓室呈长方形。长方形单室土洞墓通常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庶人,因此墓葬形制与墓主人身份相符。墓室四壁打磨光滑,墓室及墓道有淤土,从棺床遗留的痕迹可以判断墓主人为单人入葬,且棺木和墓主人遗骸也已完全腐朽成灰。通过发掘清理,出土陶俑、铁锁、铜洗、白瓷罐、钱币、铜下颚托、石质墓志等共计200余件(组),尤以一面金银平脱鸾凤花鸟纹铜镜殊为珍贵。

“这面金银平脱鸾凤花鸟纹铜镜为八出葵形,直径30.5厘米,重2.74千克。镜背正中有一个半环形钮,以镜钮为圆心,周围以两周银丝和银绳索纹间隔出内外两重纹饰。主体纹饰为由金银片制成的覆瓣莲花、牡丹等各色花卉、飞蝶及衔绶的鸾凤,平脱装饰以银为主,仅有飞蝶和部分花苞以及绶带末端的丝绦用黄金制成。”慕鹏说,黑褐色深沉的镜背用大量银片装饰,并以黄金点缀,可谓极尽工巧之能,堪称华美绝伦。

贵族间流传的“高定”工艺

据介绍,平脱作为大漆髹饰工艺的一种,在唐代较为流行,极为耗时费工。制作时要先在素胎表面用大漆作地,并利用大漆的黏合性把事先剪裁、錾刻成形的金、银丝片黏附在漆地上。大漆干燥后进行反复多次髹漆、干燥、打磨、推光,使大漆层与金银装饰层形成完美的平面,故名为金银平脱。“文字的叙述远不及实际操作的难度系数。大漆作为漆树的天然树脂,虽然漆树在中国的种植较为广泛,但割取较为耗时且产量相对有限。同时,大漆干燥固化是氧化聚合反应,这个过程对湿度和温度都有较高要求,在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温度达到30℃左右的环境才能使大漆干燥固化。”慕鹏说,为了使漆壳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光泽度,古代工匠还会在大漆中加入一定量的矿物质和金属化合物成分,这就让漆胎打磨的工序难度又增加。一件看似简单的漆器背后,工匠付出之辛劳可想而知,而平脱器物的特点在于金银特有的明快光感与沉稳庄重的大漆形成鲜明对比,质感强烈,又有温润光洁的视觉和触觉体验。

中国的古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的大漆作为装饰和黏合的材料。从发掘情况来看,浙江河姆渡出土的距今近7000年的朱漆木胎碗为中国人运用大漆的最早实证,此后的河北藁城台西村、郑州商城遗址、山东益都等地出土了金叶、金箔等装饰件,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墓葬出土了贴金箔漆觚,这些利用大漆与金属结合的装饰技法与镶嵌或青铜嵌错是否存在继承或相互影响的关系目前尚未可知。但很多前辈学者认为这反映了金饰漆器的滥觞,也足以证明工匠把雕花、髹漆、镶嵌等多种技艺门类结合在一起成为商周时期漆器制作的创新和代表。

到了两汉时期,由于此类出土文物数量的增加让情况变得趋于明朗,例如江苏盱眙东阳汉墓出土的漆奁、广西合浦西汉木椁墓出土的漆盒,江苏扬州“妾莫书”西汉木椁墓出土的漆罐、扬州市西湖镇中心村和小杨庄村西汉墓出土的一系列贴金箔漆器、河南洛阳纱厂路西汉贵族墓出土的贴金箔漆奁以及湖北、安徽等地都曾发掘出土类似器物,尽管有些漆器已经腐朽,但残存的大漆痕迹和金银片都可以证明金银平脱工艺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开始盛行于贵族之间。

经过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平脱工艺更加趋于成熟,纹饰更加复杂瑰丽,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涵盖酒具、寝具、盛食器等诸多方面。从目前出土的情况来看,由于金属胎体的质地较容易保存,所以唐代平脱器物以铜镜比例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的漆器髹饰工艺对东亚各国也有着深远影响,例如收藏在日本正仓院的金银平文琴、平脱花鸟纹铜镜等都是很好的证明。

这个工艺奢侈到皇帝也受不了

慕鹏告诉记者,金银平脱器作为唐代手工业的杰出代表,价格十分高昂,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

从历年来陕西、河南两地有明确出土信息的平脱器来分析,墓主人也多为中高级别官员或其亲属,说明唐代能够用平脱器物随葬者社会地位和经济水平较高,绝非普通百姓所能拥有,常作为帝王赏赐重臣亲信或馈赠重要外宾之用。如在北宋初年成书的《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天宝年间赴任新淦县丞的官员韦栗,在途经扬州时他的女儿想要买一面直径一尺的“漆背金花镜”,这面铜镜要价五千钱,虽然后来又降至三千钱但仍因太过昂贵被韦栗拒绝,而这里的“漆背金花镜”应该就是金银平脱镜。《资治通鉴》则记载了玄宗开元年间“东都斗米十五钱”,我们通过当时洛阳的米价就不难看出金银平脱镜的价格对于一个普通人显然是承受不起的,足见在唐代能够拥有金银平脱镜的人非富即贵。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力衰微,金银平脱器物因为太过耗金费工,成为统治者禁绝的对象。唐肃宗至德二年即公元759年,“禁珠玉、宝钿、平脱、金泥”;唐代宗大历七年即公元772年,“诏诫薄葬,不得造假花果及平脱、宝钿等物”。从此,唐代金银平脱走向末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因此有明确出土信息的金银平脱镜数量极为有限,且大都集中在隋唐两京的西安和洛阳地区被发现。由此也可以看出平脱器物出土数量相较其他材质和制作工艺的唐代文物甚少,且大多出现于安史之乱以前的唐代早中期或中期墓葬当中,洛阳博物馆馆藏的这面金银平脱花鸟纹铜镜,保存完整,体形硕大,纹饰精美,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工匠的匠心之作,更显弥足珍贵。


  相关推荐

  ·闪耀吧!中华宝藏①丨“China”的历史比你想象的更久远

  ·闪耀吧!中华宝藏②丨北宋开封知府“名人天团”里为什么没有他?

  ·闪耀吧!中华宝藏③丨看中国古代“黑科技”如何惊艳世界

  ·闪耀吧!中华宝藏④丨让古人爱上洗手的青铜“神器”

  ·闪耀吧!中华宝藏⑤丨石墩儿?非也!我是让古建筑不朽的美丽“高定”

  ·闪耀吧!中华宝藏⑥丨出现在诗词中的“高频词” 藏着古人最钟爱的取暖神器


编辑:祝萍  审核 :赵汉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