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逯彦萃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晓静
2月4日上午,在濮阳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长朱良才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成绩单”鼓舞人心,2024年“计划书”催人奋进。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高频词当属“制造业倍增”,濮阳市制造立市、制造强市步伐坚定。
报告的第三部分,对“深入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进行了全面阐述,凸显出濮阳市政府对制造业的重视。制造业已成为濮阳市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承载区”。在2023年,河南丰利石化有限公司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成功入选“中国石化企业500强”,德力西电气濮阳基地成为我省首个“零碳工厂”,濮阳市建成全国首个生物降解材料全产业链条,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省级“瞪羚”企业1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3家……可以看出,濮阳市的制造业呈现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态势。
数据简洁但有力。2023年,濮阳市163个亿元以上重点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875.7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全市813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达91.3%;全市新增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
濮阳市深入落实“十大战略”,用制造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和“含绿量”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在全国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顺势而为、借势而进、乘势而上,濮阳以制造业加快突破推动现代化建设加速突围的步履坚实有力。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更为可期。以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制造业倍增”后劲,是濮阳市的“关键一招”。当前,濮阳市已构建起涵盖31个制造业大类、99个行业中类、176个行业小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2024年,濮阳市将锻长板、补短板,聚焦6大产业集群和20条重点产业链,在聚碳新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绿色涂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具有濮阳特色的产业名片,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贡献更多濮阳力量。
报告中的新提法
濮阳因油而建、因油而兴,将把油地双方视为唇齿相依、血脉交融的亲兄弟,顺应发展新形势和群众新期待,强化“油地一家人、油地一家亲”意识,最大限度挖掘合作潜能、拓展合作领域,打造休戚与共的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