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AI河宝聊现代化丨“科技范儿”助新农人实现“不离乡”理想

2024年03月07日17:30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伴着春天的脚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约而至。大河网推出“和AI河宝聊现代化”系列策划,通过AI数智人主播连接起基层工作者和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文旅产业、乡村振兴、医疗健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内容开展讨论,展现各行各业乘着发展春风、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新图景。

大河网讯 广袤田野上,纵横阡陌间,万物在春色中次第“耕”新。身处新时代,乡野土地上涌现出了新画卷:一批批青年“绿领”走出来,在“科技范”的浪潮里讲述新农事,乡村振兴成为很多青年人才“向往的生活”。

在2024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网络平台调查选出的两会十大热词中,“乡村振兴”位列第三。关注不变,期待更多。正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乡村振兴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陈保超接受大河网虚拟数智主播河宝采访

3月7日,奔走在河南乡村振兴一线的返乡青年叶志刚和刘涛,通过AI主播河宝在河南日报社融媒演播间与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保超展开了一场跨屏对话。

Get新农具

数智农田尽显“科技范儿”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5G无人驾驶农机……近年来,河南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把智慧农业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来自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滍阳镇叶营村的叶志刚对此感受很深。

叶志刚在田间  受访者供图

自2014年从湖北返乡以来,叶志刚带领村民到山东等地考察,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子,创建了叶诚花椒种植合作社,流转山地和荒地百余亩,引进品种花椒“大红袍”,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动员村民用现金或土地形式入股参与经营分红。

“从2021年每年给全体村民分红5万元开始,2022年实现村集体收益15万元,2023年实现集体收益25万元,今年还开办了生态餐饮农庄,让村民们的生活有了实打实的改善。”叶志刚告诉记者,在返乡创业的这些年他认识到,让农民得到实惠,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但如何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农民却成了他的新困惑。

“引进智慧农业技术,建设包含智慧农业系统、农业物联网、农业生产视频监控等在内,符合技术参数标准要求的数字农业集成应用示范系统”,是陈保超的经验之谈。

“上午九点,我们园区的智能化大棚该升棉被了,只需要坐在家里,用手机一点;棚里的温度高了,系统会打开通风口降温;土壤湿度达不到最有利的生长条件了,系统会给你打开滴灌;加上土壤的墒情监测,就能打开病虫害防控预警。”陈保超将实实在在的经验分享给叶志刚。他详细介绍着村民们如何用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这种通过安装智慧传感器、物联感知技术,嵌入后台分析技术,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为农业赋能的做法就像一个线上的农业专家,不仅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种植的成本。”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陈保超深刻感知着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他认为,一块小屏幕上就汇聚着田间地头的多种信息,让数据成了“新农资”,手机也成了“新农具”,还能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进而形成一种农业新质生产力。

Up新农人

“绿领”青年实现“离乡”理想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随着返乡、入乡、留乡创业的“绿领”青年的增加,优质、科技、市场……这些词儿逐渐成为村子里的高频词。

3月初,春风送暖,对于新乡市封丘县大地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来说,个个心里暖洋洋的。因为合作社举行了分红大会,满面笑容的股东、社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过去一年合作社的发展成果,喜领“大红包”。

返乡青年刘涛

“合作社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金银花,还带动社员贫困户种植了1500亩金银花,目前年产值能达到1500万元。”2016年,刘涛从南京回到家乡创业,创办了封丘县大地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把新的金银花种植技术带回了这座“中国道地金银花之乡”。

“受益于科技进步,当前农业发展已经进入机械化、智慧型的新阶段。现在农业生产人力投入相对减少,但是,越是前端无人,越需要后端有‘高’人,也就是熟练使用数智农田里各种新科技手段、新设备的人。”刘涛愈发在工作中认识到,产业要兴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是关键。

刘涛向陈保超请教了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提高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培养一批本土的‘土专家’‘田秀才’?”

“培养高素质农民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要素,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动力源泉之一。”连续两年,陈保超带来的议案都围绕着乡村振兴、乡村人才建设等话题。扎根基层乡村多年的工作经验,让陈保超深知,培养一批本土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何其关键。

“一定要搭好‘舞台’,为农民提供施展技能的良好环境,这个前提就是有经济支撑、有产业支撑。”陈保超建议,发展壮大各村特色优势产业,给足人才成长空间。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专业培训项目,从文化、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满足农民的不同需要,使更多农民从中获益,尝到甜头,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如今,新农人已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支蓬勃力量。这个‘新’并不局限于年龄,观念新、知识新、技能新,都是新农人的特点。”陈保超同样认为,培育高素质农民,要注意“引进外援”,让更多返乡创业的青年和有意愿的农技推广人员到村里来进行指导、培训,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的“村”潮中。

记者了解到,据早前发布的《2023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71.76%的高素质农民对周边农户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能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农产品。其中,河南省位列2023年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第四名。

总的来看,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是新农人们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渴望,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一步,更是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奔腾的中国春潮涌动,农田里的“科技范儿”助新农人实现了“不离乡”的理想。新时代的新农人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观念、注入了新活力。凭借着科技和人才的羽翼,这片生机勃发的热土上正绘就一幅春和景明的美好图景。


策划:李敬欣 张培君

统筹:郭俊华

执行:张磊 范昭 石金红

文字:赵檬 董蕾

视频:杨鑫阳 牧堃 李思豫 马绍坤

海报:张舒婷

相关报道

和AI河宝聊现代化丨打好“组合拳” 让河南文旅变“流量”为“留量”

编辑:陈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