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论场丨别忘了张扣扣案

2024年03月19日14:33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豫论场.jpg

  □赵志疆

  邯郸13岁男孩被害案持续引发关注。3月18日,被害人遗体已接受尸检,孩子父亲全程见证了尸检经过,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是咬着牙看完全程的,我不甘心,我就要弄清楚”。

  面对媒体镜头,这个悲伤的父亲表现得很克制。不过,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这个父亲毫无顾忌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情绪:“爸爸没有害怕,只有心疼和愤怒,等爸爸给你报仇!”

  孩子死于非命,这个爸爸准备如何给孩子“报仇”?更直接一点说,如果法律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他将做何选择?孩子的爸爸没有说,但公众不能不去想——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随着案件持续发酵,社交媒体上出现大量相同的内容:年轻男子以父亲的身份表示,谁敢欺负自己的孩子,就让谁付出生命的代价。

  眉头紧锁,怒目圆睁,紧握拳头……这些人的肢体语言如出一辙,甚至视频文案也相差无几。很显然,他们只是在编排段子。尽管如此,每一条类似视频都获得了很多点赞与转发。段子虽然是假的,但公众流露出来的情绪却是真的——这同样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眼前的这一切,很难不让人联想起轰动一时的张扣扣案。2018年,张扣扣持刀杀害同村父子三人。事情的起因是,1996年,张扣扣的母亲在与对方的冲突中遇袭身亡。那一年,张扣扣只有13岁,犯罪嫌疑人未满18岁。因为对判罚结果不满,仇恨的种子开始在张扣扣心中生根发芽,并最终激烈地爆发。

  尽管时隔多年,张扣扣案依然值得反思和警惕:不仅关乎未成年人犯罪,而且关乎受害人家属的心理疏导,同时关乎正义如何以看得见的方式来实现?

  私力救济不可取,以暴制暴是违法,这些道理大家都懂,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以客观公正的司法裁决,坚定所有人的法治信念?

  希望邯郸13岁男孩被害案能得到妥善处置,希望受害者家属能得到及时帮扶。无论如何,暴力不应该由暴力去解决,悲剧不应该用悲剧做注释。

微信图片_20240319143217.jpg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