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来到山区乡:保温杯让我融入村民生活

2024年04月01日10:0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2017年,网络上的一句简单调侃,无意间带动了“保温杯经济”的发展,引发消费热潮,随之一起走红的还有用来泡水的枸杞。保温杯虽然在“90后”中意外走红,但对于“Z世代”群体来说,随身带一个保温的杯子,不仅不方便,更不算酷。

然而,对于李成翰来说,保温杯则是其融入村民生活的“秘密武器”之一。

李成翰(左一)在茶山上与村民交谈

出生于1997年的李成翰是典型的“Z世代”,走路带风,握着保温杯的手摇摆有力,看起来精气神十足……这是记者对李成翰的印象。然而,他的保温杯里冲泡的却不是时下年轻人流行的枸杞,而是地道的信阳毛尖。

“我是山东省济宁市人,在郑州大学读研究生,2022年考上了咱河南省的选调生,被分到了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南王岗村,开启了驻村生活,目前在乡政府挂职副乡长。”近日,在文殊乡万亩茶山上,李成翰给记者分享了自己与文殊乡之间的点点滴滴。

“没想到,方言不通是我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李成翰说,济宁与河南交界,所以自己可以听得懂河南话,然而信阳属于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受多种方言影响,“因此,刚来的时候几乎完全听不懂,每次和同事去村民家中了解情况,感觉自己就像个‘局外人’。”

为了解决方言问题,更好融入村民生活,李成翰便主动找村民学起来。“我会尽可能长时间地把自己置身在信阳话的语言环境中,在这期间,不仅是村民,领导、同事也纷纷来帮忙。随着方言障碍逐渐被克服,我的工作也开始顺畅起来,现在已经从‘局外人’变成了‘自家人’。”

不仅是方言,就连生活习惯也在发生改变。“保温杯也是我融入村民生活的‘秘密武器’之一。”李成翰说。

在李成翰的邀请下,俄罗斯小伙阿利(右一)来文殊乡体验茶山生活

光山县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茶叶之乡”,信阳毛尖茶的主产区之一。“这里的村民,不论年龄大小,几乎人手一个保温杯,走到哪就拿到哪,里面冲泡的就是咱当地产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信阳毛尖。”李成翰告诉记者,以前在学校读书时几乎没有喝茶的习惯,但是走上工作岗位后,为了能够更加贴近群众生活,他也开始杯不离手、茶不离口。“只有把自己变成‘村民’,才能真正了解村情。”李成翰说。

读研期间,李成翰主修建筑学,毕业之际考取了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选调生。“考虑到我的专业背景,在挂职副乡长期间,根据乡党委、乡政府安排,由我分管文化旅游,并负责传统村落保护修缮工作。”李成翰说,文殊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花鼓戏、皮影戏、旱船舞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东岳村、南王岗村、花山村、方洼村等多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在这片热土上,自己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多为当地办实事、解民忧。

“在乡挂职期间,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持续擦亮文殊‘非遗’名片。”李成翰告诉记者,2023年以来,在他的推动下,“文殊传统酿酒技艺”“文殊传统粉条制作技艺”等6个项目被列入“光山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殊麻花、传统米酒等非遗产品的销路也得到拓展,并成功销往北京、湖北、安徽、陕西等地,文旅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

东岳村余粮乡创产品展厅

不仅如此,着力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也是李成翰的发力点之一。“为了进一步活化文殊乡非遗文化资源,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进而带动村集体及农户增收,在工作中,我还以非遗文化为抓手,以宣传推广为突破口,积极动员农户参与形成非遗产业,并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推动文殊乡形成‘一村一品’非遗文化产业格局,助力乡村实现文化振兴、产业振兴。”

据了解,在李成翰的推动下,南王岗村于2022年11月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并于次年1月成功获评“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南王岗村成功入选“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

东岳村余粮乡创产品展厅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殊乡东岳村考察调研时强调,“我一直强调扶贫既要扶智,又要扶志,一个是智慧,一个是志气,不光是输血,还要建立造血机制,脱贫后生活还要不断芝麻开花节节高。”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接下来我还会以更加严谨的工作作风、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谋划创新工作,推动分管领域工作创新出彩,坚持为百姓谋福利,探索出一条能够提振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新路径。”李成翰表示。

不忘初心,方能始终。有人说,保温杯是“中年危机”的代名词,而对于李成翰来说,保温杯是其融入村民生活的“秘密武器”之一,更是其“为人民服务”事业的开端。(赵汉青 杨佳欣 刘晓明 实习生黄雨婷)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