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丨推动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工业大市 向新而行”系列报道之六

2024年06月18日08:3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王小萍 赵力文

  宝武铝业推进研发并量产汽车板材,引领铝原材料生产向高端铝精深加工产品飞跃;华鑫铜箔6微米产品、宝鑫电子4.5微米单卷7万米超长极薄铜箔填补国内空白,全市铜箔产能达到7.8万吨;易事特储能装备产业化项目全面投产,打造行业领先的储能装备生产基地……

  今年以来,三门峡市加快建设产业强市,工业发展呈现向好态势。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一季度,三门峡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工业投资增速达51.1%,均居全省第一梯队,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红”。

  以“13561”工作布局为总抓手,三门峡市正围绕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材料新城和高端制造之城,奋力推动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2020年至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2%,高于全省年均增速2个百分点。

  链群培育构建产业格局

  聚焦“8+6”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三门峡市建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链长的链长制和盟会长制“双长制”制度,构建“万亿引领、千亿提升、百亿新兴”的现代化产业格局。目前,黄金、铝、化工、食品产业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铜基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突破,前沿新材料、稀贵稀散金属、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加力布局。

  今年以来,新凌铅业锌基新材料、宝鑫电子年产2万吨高性能铜箔、超纯矿物材料产业园、普德锂电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实现“打基础、优结构、利长远、增后劲”的目标。

  引才引智实现创新驱动

  中小城市如何推动科技创新?三门峡市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83.2%,“四有企业”覆盖率77.2%,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4%以上,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按照“转机制、抓主体、强支撑、引人才、建平台、双倍增、全覆盖、优生态”创新路径,高精铜箔产业研究院、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创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带动宝武铝基新材料研发中心、中国铜箔谷“一院五中心”、河南矿物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建成投用。探索得益于“人才飞地”政策,易事特储能等企业在西安、北京布局研发中心。

  引来多位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助力三门峡市成为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何季麟院士领衔的高纯镓、铟、硒关键金属材料项目,柴立元院士领衔的高纯砷制备项目,何满潮院士领衔的NPR新材料项目以及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落地,钼清洁冶金与高纯石英材料等一批中试和产业化应用项目成功落户。

  “三大改造”赋能转型升级

  自2020年起,三门峡市把深入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等“三大改造”作为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市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连续4年支持企业实施“三大改造”。近3年来,三门峡市先后有744家企业实施“三大改造”项目1139个,完成投资604.43亿元。2023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9%,增幅全省第一,“三大改造”工作作为省政府督查典型案例受到全省通报表扬。

  拼出未来,干出精彩。如今的三门峡市正沿着产业强市之路昂首阔步,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向“新”而行,向“强”攀登。


  相关推荐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丨以“质”增效强工业——“工业大市 向新而行”系列报道之一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丨向“新”图强 以“质”取胜——“工业大市 向新而行”系列报道之二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丨突出“专精特新” 打造“企业雁阵”——“工业大市 向新而行”系列报道之三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丨 “新”潮澎湃提升产业发展“质”感——“工业大市 向新而行”系列报道之四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丨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矩阵——“工业大市 向新而行”系列报道之五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