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生活丨“游”法可依!揭秘价格、服务两张皮的低价旅游骗局

2024年08月01日11:04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现在交通很便利,“旅游特种兵”两天可以跑三个城市。在“旅行是平凡生活的一剂多巴胺”的美好文案的背后,隐藏了哪些旅行的风险?在我们“换个地方看人间烟火”的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低价骗局层出不穷 惊人雷语强制消费

  7月19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天津一女导游斥责未购物的游客,并强制游客消费。“一辆车52个人买了900块钱产品,我赔都赔死了!”“花钱你是上帝,不花钱你就是狗屁!”视频中女导游频现惊人雷句,并威胁游客:“没买东西的现在还得跟我下来,去里面买去,什么时候买到2000块了你们再走。”

  针对“导游强制游客消费”事件,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情况通报称,涉事导游邓某为天津地接导游,导游证已于去年9月被吊销,属无证导游。已依法责令涉事导游改正违法行为,拟对其顶格处3万元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

  不合理的低价游并非新鲜事,中国消费者协会此前发布的2024年“激发消费活力”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报告显示,盘点过去一年的典型消费舆情事件,28.5%的受访者最为关注“低价旅游团暗存强制购物”问题。

  网友:0元购车还返钱 被骗不止十多万

  更值得警惕的是,如今不合理低价游大有专坑老年人的趋势。近日,海南网友“帅大叔”发布视频称自己的母亲执意要参加一个“40元游桂林四天三夜,包吃包住”的老年旅行团,该网友告诉母亲这是个诱导消费的旅游骗局,甚至报警希望能够劝退母亲,而母亲却表示没事,还称儿子“有点不正常”,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网友“帅大叔”的视频评论区有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亲友掉入低价旅游团陷阱的经历。同时,记者在第三方消费者投诉平台检索“低价游”时,也发现了大量的投诉。

  网友“真”在小红书上吐槽,说他的姑姑花了100元报的某旅游团,在跟团过程中听信“0元购车还能返钱”,被骗十多万。

  网友“肚子每天好多气”陪父母报了某地一日游,早上7时30分出发,直到中午,去的都是所谓的“购物点”。“先把我们集中到一个地方开‘小讲座’,做所谓的科普,然后开始推销。刚开始把产品价格推得很高,随后大减价让大家觉得捡了个大便宜。”“肚子每天好多气”表示,车上有不少老年人都相信这些话术,并购买了产品。

  为何屡禁不止?业内人士:违法成本不高

  近年来,不合理的低价游一直是旅游管理部门重拳整治的对象,但旅游市场上这些现象仍屡禁不止。

  记者注意到,类似“40元桂林低价游”的低价游宣传广告在网络直播间并不少见。只要进入低价旅游团,导游便会对游客威逼利诱,迫使游客购物。

  “不合理低价游的逻辑并不是让每个人都能出行旅游。”资深旅游行业内部人士吴女士告诉记者,他们是通过连哄带骗的方式让参团的游客不断花钱,“一旦旅游团给地接社的费用低于成本,他们就会将收回成本的压力转嫁到导游身上。”

  “地接社的亏损,包括交通费、房费、门票费等费用。”吴女士表示,导游需要靠大量的购物返利和高价自费项目返利来弥补,“如果游客不消费,导游就以可能影响整个团队的行程进度为由迫使其买单”。

  这些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他们的违法成本不高。此外,现在的广告话术也在不断翻新,如旅行社以“内部员工价”“城市消费券”“国家补贴”等话术吸引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报团。“还有部分消费者自视聪明,觉得就算挨骂也不花钱,导游也拿他没办法,存在一种侥幸的心理。”

  律师:抓着“占便宜”的心态“钻空子”

  “这些‘低价游’旅行社往往打着‘低消费、高回报、吃喝玩乐全负责’的口号,通过利用人们从众、占便宜的心理招揽游客,进而变相引导、强制其消费,以达到从中获利的目的。”北京市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闵涛涛为记者撕开了低价游的“糖衣”。

  闵涛涛告诉记者,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这种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相关规定,旅行社组织旅游必须保证发布的信息真实准确,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旅游者。“低价旅游团打出的宣传语看似诱人,实则存在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闵涛涛说。

  取消不合理低价游具有可行性

  低价旅游团暗存强制购物问题,已经成为旅行者的“痛点”,但这种情况并不是无法遏制的。闵涛涛认为,多部门、多地市、多渠道可以加大日常监管和惩罚力度,联合整治低价旅游团、强制购物等乱象。

  而北京市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长桥认为,可以设置旅游成团价格标准规范,各地市依照本地旅游市场情况,设定旅游上下线价格标准,抵制不合理低价游。

  “同时,也应对广大旅行者进行法律、消费等知识的教育宣传,以提高旅行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理性判断能力。”张长桥说。

  提醒:可向相关部门投诉

  玩到一半儿,突然加了付费旅行项目,不参加就得下车?在网红餐厅遇到“美食刺客”,人生地不熟只能被迫买单?到了目的地,被带至指定商场,不买够东西不准回去?除了“不合理的低价游”,我们在假期旅行时如何防止“踩坑”?下面这份避雷小指南值得收藏!(王怡潇 范弘烨)

编辑:范弘烨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