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描绘澳门图景——大提琴音乐会《澳门意象》带你了解澳门变化

2024年08月04日12:3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大提琴深沉细腻,岭南乐器胡琴悠扬抒情,中国大鼓声声恢弘……

8月3日晚,“我和我的祖国”·《澳门意象》大提琴作品音乐会在河南艺术中心上演,20余位来自澳门大提琴乐团的青年艺术家用音乐描绘一幅绚丽多彩又具历史厚度的澳门图景。

本次演出由澳门中联办宣文部和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指导、中央音乐学院澳门校友会创作主办。

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结合,相得益彰

随着灯光渐渐暗下,音乐会正式开始。

上半场的演出,由澳门大提琴乐团及大提琴演奏家吕佳、周清风、周游等分别带来大提琴作品《使命》《圆舞曲》《献给大海》《浪漫曲》《彩云追月》《怀旧金曲集锦》,共六个篇章。

其中,《使命》是2018首届良渚国际大提琴艺术节特别委约中国当代青年作曲家方岽清为闭幕式创作的一部大提琴作品。这部作品恢宏大气,带有强烈的英雄主义风格。

“这些音乐的选曲非常广阔,既有经典的大提琴曲子,也有将传统音乐改编为大提琴呈现的曲目。”上半场演出刚结束,现场观众朱子润对大河网记者说。

作为郑州四中民乐队的大提琴手,朱子润对今天这场演出充满期待。过去他所了解的室内乐演奏,常常是以四重奏的方式呈现,而此次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结合的演出方式,他感到非常新颖。

“这次演出,不仅有来自澳门的12位大提琴演奏家,还加入了板胡、笛子、古筝这些民族乐器,以及打击乐、钢琴,对听众来说,一定是独具特色的。”在演出开始前,港澳著名指挥家简栢坚告诉记者。

下半场的《澳门意象》由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镜海长虹》《三巴圣迹》《妈阁紫烟》《卢园探胜》《普济寻幽》《灯塔松涛》《龙环葡韵》《黑沙踏浪》,以大提琴室内音乐的形式展现澳门风土人情、人文精神及25年来的沧桑巨变。

伴随最后一个音符强有力的结束,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潮水般涌向舞台,向台上优秀的演奏家们致敬。

用“澳门八景”创作,激发作曲家灵感

“《澳门意象》是第一部以大提琴独奏、重奏和跨界合奏贯穿全场的室内乐,以传统‘澳门八景’全方位展现澳门的一部重要作品,所带来的意义和产生的影响力将是非常深远的。”《澳门意象》艺术总监、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副理事长兼音乐家专委会主任周游告诉大河网记者。

《澳门意象》开篇“镜海长虹”深沉恢弘,伴随乐声,澳门所经变迁若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到了第三乐章“妈阁紫烟”,中国乐器胡琴、笛子交织其中,与西洋乐器相得益彰,听者好似跟随乐手走入妈阁庙,领略澳门民俗风情;“黑沙踏浪”部分,打击乐器温暖而厚重,推动乐章积蓄力量,观众如踏浪海上观旭日东升,波光粼粼、弘丽壮观……

“策划这个作品的时候,主要考虑到如何全方位反映澳门的风貌。对澳门来讲,‘澳门八景’是极具代表性的,用这八景来创作,更能激发作曲家的灵感。”周游说。

在创作的过程中,作曲家方岽清多次到澳门实地考察,力求通过这些作品展现澳门与众不同的“小而美”,以及回归祖国后的巨大变化。

“作曲家在艺术上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深入浅出,真正创作出一部带有丰富多民族特色的,雅俗共赏的,人民群众有共鸣,都能听懂的音乐作品。”周游告诉记者。

因此在《澳门意象》中,既融合了澳门本地音乐、广东传统音乐,又融合了葡萄牙音乐等,这样,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还加大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透过音乐感知澳门的可爱和崭新变化

在周游看来,《澳门意象》的诞生为当代乐坛贡献了一部优秀的大提琴中国作品。

“作为洋为中用的典范,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早已众所皆知,深入人心,成为传世经典。”他说,相对来讲,大提琴是“弱势群体”。

周游告诉记者,历史上西方音乐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现在的作曲家,都有大量的小提琴、钢琴、交响乐等音乐体裁的文献,但有关大提琴的文献很有限。

“因此,《澳门意象》的诞生,无疑为当今中国大提琴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周游激动地说。

谈到这次来河南演出的印象,周游对河南的发展赞不绝口。

“河南是人口大省,在农业等各方面对国家的贡献特别巨大,尤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进步非常快,我们在澳门都能了解到河南日新月异的变化。”周游希望,河南的观众能透过音乐能够感知澳门的可爱和崭新面貌,生出“必须到此一游”的冲动。(李东宝)

编辑:王晓颖  审核 :赵汉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