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文字贯古今。8月5日下午,2024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遇见河南·文字营活动走进甲骨文故乡河南安阳,40名来自瑞士、爱尔兰、法国、西班牙等地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探索汉字起源,感知汉字演变过程,体会汉字背后所承载的历史厚重与文化积淀。
营员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你觉得汉字是仓颉一个人发明创造的吗?为什么?”研学手册上的第一个问题引发海外华裔青少年们纷纷讨论。“不是,仓颉造字的故事是一个传说,汉字也不可能是一个人发明的。”记者看到,一位小营员在问题下认真地写下这个答案后,抬头聆听,在讲解员的介绍中寻找汉字起源的答案。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且具有完备体系的文字,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首次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海外华裔青少年们对甲骨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营员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主要的文字载体是龟甲和兽骨。商朝时期,人们经常进行占卜,然后将占卜的结果记录在甲骨上,这种记录的文字就叫‘甲骨文’。”爱尔兰索思国际教育学校营员宋玖祥开心地向记者分享他收获的新知识。
“在这里,我们从一片甲骨中目睹到一场3000多年前的离奇车祸,仿佛身临其境。”来自西班牙乌蘭语言学校的营员叶诚心不仅从《甲骨文合集》第10405号甲骨中想象到商王遭遇车祸的场景,还学习到“中国”两个字的甲骨文版本,“‘中’字有很多飘扬的旗子,在甲骨卜辞中有旌旗、中间等意思。‘国’右侧为‘戈’,为武器保卫国土。”作为西班牙华裔,叶诚心进一步加深了对汉字的认同和理解。
据了解,甲骨文主要内容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记载了3000多年前商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科学以及人们的信仰和宇宙观等多方面的信息,是研究商代社会弥足珍贵的资料。
营员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研究甲骨文十分有利于我们了解殷商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状况,我认为我们要把这种文字继承下来,实现文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宋玖祥说。
无独有偶,安阳师范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安阳甲骨文广播体操、“了不起的甲骨文·十二生肖”表情包……当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甲骨文同现代科技相结合、迸发出奇妙的火花,走进现代人日常生活,这一古老的文字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重新“活”了起来。
营员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我了解到中国文字的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其中,楷书就是最接近我们现在写的字,汉字。”西班牙乌蘭语言学校营员叶诚意告诉记者,作为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中的中国文字博物馆这一站让她得以有机会探索中国文化根脉,希望有更多人能来到这里,进一步了解中华文明。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等古老文字早已不再使用,唯有甲骨文不断演变,沿用至今,生生不息。(周金淼 童林 张新行 实习生 赵澍宇)
推荐阅读
Global Talk丨鬼谷子隐居之地?海外华裔青少年走进淇县云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