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种花家”的名字来源于这场史前中国艺术浪潮

2024年08月18日09:4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在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时,“华”字的由来一直备受关注。8月17日,“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在庙底沟博物馆,开启了一场寻找华夏之“华”的旅程。

庙底沟博物馆

感受人类“童真”时期创造的彩陶艺术

穿梭于庙底沟博物馆展厅,各式各样的陶器陈列其中,有游客在参观时发出疑问,“先民们为什么要在不同的陶器上画上不同的纹样?”“不同的纹样代表着什么寓意?”

彩陶。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发达的制陶工艺为人熟知,而庙底沟文化作为仰韶文化鼎盛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类型,达到了史前彩陶艺术发展的巅峰。”庙底沟博物馆讲解员张琪说,如果说仰韶文化的发现,让世界惊叹于中华史前文明的古老与神秘,那么,庙底沟遗址的发现则让世人领略了其神奇和浪漫的一面。

月牙纹彩陶罐。

跟随采访团的脚步边走边看,记者的视线落在了一个有月牙纹彩的陶罐上,张琪告诉记者,“月牙纹彩陶罐是仰韶文化中期的代表性器物,更是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侈口、宽沿,圆唇,束径,折腹,平底,细泥红陶,表面打磨光滑,器身绘制的14个月牙纹样十分罕见。这是仰韶村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出土的最精美的一件器物,也是唯一的完整器。”

“月牙纹彩陶罐的发现告诉我们,当时的人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天文知识,并出现天文崇拜的现象。”张琪称,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月牙纹彩陶罐成为代表仰韶文化的重要文物,既装点了史前先民的多彩生活,也焕发了时代蕴积的艺术精神。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定居生活的需要,仰韶文化早期的陶器烧制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陶窑从横穴式走向竖穴式;陶器胎质细腻、器形匀称,种类丰富;制陶者逐渐开始在成坯陶器表面抒发心灵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律动,彩陶工艺从萌生走向成熟。

花瓣纹掀起中国史前时代第一次艺术浪潮

如果说在中国史前时代,彩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标志。那么,仰韶文化中期的庙底沟文化彩陶,则是达到了史前彩陶艺术发展的高峰。

在庙底沟博物馆一眼望去,仰韶人的彩陶宛如一个“繁花”世界。

花瓣纹。

“庙底沟文化时期的彩陶强调颜色和纹饰的对比,采用二方连续形式构图,注重图案的对称和均衡,具有敏锐的审美感觉和很强的装饰性,最具特点的是花瓣纹和旋纹。”张琪介绍道,花瓣纹是庙底沟文化彩陶上的主要装饰题材,在豫西、晋南地区发现的多瓣式花瓣纹非常丰富,以植物花卉作为彩陶纹样应该是农业文明发达的体现,是庙底沟文化最具标识性的纹饰,也是庙底沟人共同的审美倾向。

“在馆内众多彩陶中,花瓣纹彩陶盆可以称得上是庙底沟类型彩陶的代表作,它上腹以黑彩绘出多组交错的弧线三角、圆点、线纹等,组成一周连续的花瓣纹,纹理优美、线条流畅、色彩古朴,极具艺术感。”张琪说,庙底沟彩陶是仰韶文化彩陶的代表,其数量众多,色彩艳丽,图案繁缛,技术高超,纯手工绘制,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达到了史前彩陶艺术的顶峰。

逐渐地,这种标识性纹饰也对周围文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传播地域之广阔,影响深远,掀起了中国史前时代的第一次艺术浪潮,并完成了历史第一次的文化趋同格局。

“种花家”的昵称或许源于彩陶上的花瓣纹

“庙底沟文化的花瓣纹不仅是中国史前彩陶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象征。”庙底沟博物馆副馆长张翼说,它们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诠释了“华”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网友喜欢把‘中华家’谐音为‘种花家’,其实,就有学者指出,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或许就是华夏之‘华’的由来。”张翼说,在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时,“华”字的由来一直备受关注,古汉语里“花”与“华”同音,“华”的本义为“花”,金文中的“华”字就是花朵加上花蒂的样子。

考古学家严文明曾提出中国史前文明的“重瓣花朵”格局说,这一格局即形成于庙底沟时代,作为庙底沟文化中心区域的豫晋陕交界一带,就是“花心”。庙底沟博物馆的展览便以严文明的“重瓣花朵式”为理论依据,以历史发展轴线的顺序,讲述庙底沟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发展历程、文化面貌及影响。

“根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现在基本确立1万年奠基、8000年起源、6000年加速、5000多年进入文明社会的观点。”张翼说,庙底沟时期正好处于6000到5500年这个进入文明社会的加速期,此时也是人类比较“童真”的时期,从彩陶的纹饰就可以反映出由来已久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思,这种丰富而独特的创造意识,也凝聚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代代相承的精神内核。

在庙底沟博物馆的展厅里,还躺着一件独特的彩陶片,在这块彩陶片上疑似“指纹”的细微发现,将我们与先民的距离从6000年时光缩短到毫厘之间。

站在庙底沟博物馆大厅仰望,镂空花饰的巨型穹顶在阳光下通透晶莹,若幻若真,而穹顶的纹饰正来源于庙底沟时期的代表性纹饰——花瓣纹。热情奔放的 “华夏之花”,如冉冉升起的朝阳一般,照亮了中国文明的诞生之路。  (董蕾/文 马绍坤/视频)


专题

专题丨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

相关报道

何以中国行走河南丨武周时期世界级地标建筑长啥样?外国朋友带你一看究竟

何以中国行走河南丨龙门石窟今年已接待游客450万人,穿汉服游洛阳成标配

何以中国行走河南丨外国朋友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探寻“最早的中国”

何以中国行走河南丨洛阳多家博物馆暑期“一票难求”

何以中国行走河南丨探访隋唐洛阳城随手一拍就是神都“时装周”

何以中国行走河南丨走进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感受“千年运河,万年通济”的魅力

何以中国行走河南丨当艺术跨越时间看一座千年石窟的数字焕新

何以中国行走河南丨白俄罗斯留学生喀秋莎:龙门石窟好City啊

“何以中国行走河南”丨从博物馆看河南:洛阳牡丹瓷博物馆篇

何以中国行走河南丨直播间里“搭戏台”河南这群年轻人开启豫剧传承“第二舞台”

编辑:陈梦伊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