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探访“八朝古都”开封 感受宋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4年08月20日10:4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清明上河图》惊艳世人,《东京梦华录》传承古今,一画一书,向世人再现了那个令无数人心向往之的绝世繁华之地——开封。

位于“天下之枢”的开封,是一座有着4100余年建城史和建都史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唯一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其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皆世所罕见。

8月19日,记者跟随“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主题集中采访团队来到开封,实地探访开封博物馆、开封城墙、州桥及汴河遗址、清明上河园景区,感受八朝古都的历史底蕴和宋文化的独特魅力。

开封博物馆:再现千年宋都雅韵

2018年3月建成开放的开封博物馆新馆,位于开封新区五大街与六大街之间。其外观造型四周以较低的建筑拥簇中央高耸的殿阁,体现出宋代建筑组群的建筑特征。

开封博物馆副馆长张武军告诉记者,在博物馆基本陈列的六个展厅中,与北宋相关的题材有四个。宋代的分量在博物馆整体分量里超过半数。

“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科技、文化、经济高度发展和繁荣的时期,同时开封是北宋首都的所在地,因此这一段历史是我们要予以浓墨重彩表现的方面。”张武军说。

步入开封博物馆“东京梦华”展厅,一块展示北宋东京城平面布局的沙盘吸引了采访团记者的围观。

北宋时期,开封“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是名震四方的国际性大都会,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当时穿城而过的河道主要有四条,南为蔡河,中为汴河,东北为五丈河,西北为金水河。”博物馆讲解员说,其中汴河将当时的黄河和淮水连接起来,使南北水路得以贯通,堪称北宋王朝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同时也使得东京城成为全国性的水运交通中心。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开封府题名记碑、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娃娃卧莲瓷枕、大晟夷则编钟等珍贵馆藏文物,了解了水运仪象台的原理,重温了宋词的华美篇章。

宋代的科学、文化、教育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周边各国及以后各朝代都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更是成为撬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杠杆。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代。”历史学巨著《历史研究》的作者、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如是说。

开封城墙:展示“城摞城”奇观的窗口

“风雨千秋历废兴,古城马道几多层。大梁古韵西门景,一座城楼竞相登。”在《河南日报》的一篇报道里,曾引述过诗人刘齐的诗作《开封大梁门》。

这首诗中提到的“古城马道”位于开封古城西门——大梁门北侧,是目前开封能直观展示城摞城奇观的窗口之一。

开封城墙景区负责人介绍,马道是古代建于城门或城门楼两旁的内侧、用于人们上下城墙或者城门楼的通道,与城楼、瓮城、女墙等共同组成了城墙严密的防御体系。历史上,开封多次经历黄河水患,数座开封古城被深埋地下,不同时代的土层叠置,形成了“城摞城”的景观。

2000年,开封市城墙管理所在对城墙基础部分进行清理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三层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马道遗址。2007年11月,古马道遗址向游人开放。

“亭台楼阁、勾栏瓦肆,转眼间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紧接着滔天洪水如猛兽扑面而来……”在古马道遗址博物馆内,采访团记者观看了裸眼3D动画《古马道》。

据介绍,《古马道》是在充分保护现有三层马道的基础上,联合遗址立面和古迹地面,形成L型成像载体双幕联动,打造沉浸式实景数字沙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裸眼3D效果,让游客站在遗址之上,直接观看遗址全貌并了解其“前世今生”。

沿着马道向上走,便来到开封城墙之上。作为我国现存保存较好,长度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开封城墙向人们展示着灿烂辉煌的历史。

“开封城墙不仅是城市军事防御工程,同时也是开封抵挡黄河水患的重要工事。”讲解员说,历史上开封城被水围困达15次,而洪水进入城内仅有4次。“直到今天,开封城墙的防洪、防风沙的作用依然十分重要。”

州桥及汴河遗址:见证古城中轴线文化

“我们常开玩笑说,如果一位宋朝人穿越到今天,那么他肯定不会迷路,因为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在州桥及汴河遗址边,讲解员朱彦蓉对记者说。

州桥位于今开封市中山路与自由路十字路口南约50米,是北宋东京城中轴线御街与大运河通济渠开封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门,居中的天街繁华热闹,迭出精彩故事。

“州桥蹋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宋代诗人王安石就曾在此写下《州桥》一诗。

据介绍,2018年,为了全面实施开封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工程,推进宋都古城中轴线文化带建设,开封市正式启动了州桥及汴河遗址发掘工作。

在州桥本体发掘探方上方,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州桥的桥面及其东侧的汴河河道及堤岸。朱彦蓉介绍,始建于唐代的州桥经历了北宋与明代两次大的改建,目前的州桥主体建成于北宋时期,北宋时期州桥作为御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车马仪仗通行,为棚梁式平桥。

在桥身与河岸连接处的石壁上还镌刻着海马、水兽、飞云等,正中的主纹饰海马今天依然能够看到,栩栩如生,精美绝伦。

而这正与《东京梦华录》中“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的记述相吻合。

“在北宋州桥基础上,金、明两代均曾改修过州桥。明朝初年,根据漕运之需,保留其基本框架,将州桥改建为宜于通高船的砖石结构独拱桥。”朱彦蓉说,今天看到的桥面和拱圈即明代遗存,基本保持了北宋时期的规模,桥面上还有一些明代遗留的建筑以及清代留存的车辙印记。

如今,州桥及汴河遗址按照“边发掘、边保护、边建设、边展示”的思路,建立公众考古研学示范基地,构建以文物探挖为核心,学术交流为基础,观览探玩变产业的全新文化研学产业模式。

清明上河园景区:从画卷搬到现实的东京城

华灯初上,霓虹灯影,车水马龙……夜幕下的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在璀璨的灯光中尽显繁华,遍布全园的梦幻花灯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千年前没有宵禁的北宋东京城。

据介绍,清明上河园景区是按照中国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1:1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也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宋建筑群。

千年前,张择端把开封城从现实搬上了画卷。千年后,开封人又把它从画卷上搬到了现实。

行走在清明上河园景区内,无论楼宇布局还是街道纵横,都与画中描绘如出一辙,甚至客栈、茶肆的招牌、字号,也都保持宋朝时期的原样。

“开封,作为一座由运河孕育而出的城市,汴河的漕运对开封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河南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彭恒礼的带领下,采访团一行人来到园区内的“东京码头”。

正如《论汴河利害事》中所说,“有食则京师可立,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城,乃是建国之本”。可以说,没有汴河就没有历史上东京城的繁荣,也就没有流传千古的《清明上河图》。

在彭恒礼看来,清明上河园所承载的北宋文化,不是简单地让游客逛园子看仿古建筑,而是让《清明上河图》画卷“动”起来,让游客成为画中人。

“在清明上河园中,复原了十几处表演戏剧、杂耍的场所——勾栏瓦舍,飞刀吐火、踩高跷、水傀儡、皮影戏、马球、斗鸡等民间绝活、非遗项目,每天都在上演。”彭恒礼说。

如何活化历史,向游客讲好北宋故事,保持主题公园的持久生命力,是清明上河园景区不懈探索的目标。

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清明上河园年游客接待量达600万人次,创造了文旅界的“清明上河园”现象,成为中国北方首屈一指的都市二日游胜地。(李东宝 王晓颖 魏凯)

编辑:路娇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