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岭方鼎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弋文/图
“商朝的历史从郑州商城的确认到殷墟才完整。这是我们在追溯文明历史当中非常重大的收获。在研究我们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过程中,郑州商城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我们做夏商周断代工程,测定夏商周三代的年代,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曾高度评价距今3600年的郑州商城遗址。
郑州跻身“中国八大古都”的重要证据
郑州商城被发现的故事还要追溯到70多年前。
1950年秋,时任郑州南学街小学教师的韩维周像往常一样,在城东南的二里岗一带散步,路过一处建筑工地时,他偶然捡拾到几块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当时他初步推测这些陶片应是商代遗存,事关重大,他立即向省文化部门汇报,请求深入调查。
这些不起眼的陶片和石器,无意中撩开了一座商朝王都的神秘面纱。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安阳殷墟是中国最早的古代都城。经过不断发掘,郑州商城的完整面貌终于被确认:这是一座由外郭城和内郭城组成的古城,其中内城的城垣保存得相对完好,大体呈东北角略有倾斜的长方形,城墙周长近7000米,而外城城墙尚未完全摸清,已知长度约5000米。
郑州商城“出土”后,立刻引发学术界热议。1959年,郭沫若在考察郑州商城考古工地后,挥笔写下“郑州又是一殷墟,疑本仲丁之所都”的诗句;1961年,考古专家安金槐明确提出,郑州商城是“仲丁迁于隞”的隞都,属商代中期;1978年,北京大学教授邹衡发表论文,认为郑州商城应是商代第一位君王汤所建的亳都。
直到1974年,郑州商城发现大型青铜器窖藏坑,出土的杜岭方鼎让郑州商城的身份更加明晰,成为郑州挺进“中国八大古都”的重要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认为,通过考古手段在郑州商城遗址找到了大型夯土城墙、大型建筑基址,并且出土许多高等级器物,这就足以让郑州跻身“中国八大古都”的行列。郑州可能不是中国最早的都城,在它之前可能还存在有都城,但是通过考古手段解决的,时至今日在国内外依然没有争议的,就是郑州。
考古遗址公园让巍巍亳都焕发新生
3600年前,商王成汤在郑州营建亳都。如今,商城内城依然是繁华的“郑州一环”,跨越3600年时空,城址不移,文脉不断,人脉不息。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郑州就已萌生了打造郑州商城遗址公园的宏伟蓝图。2000年3月,随着郑州市政府《郑州商代遗址保护管理规定》的颁布,这一构想获得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郑州市文物行政部门经过深入调研与精心策划,制定出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保护方案,旨在借助遗址公园的建设,引领周边40平方公里区域的华丽转身,重塑商都新风貌。
在遗址公园的建设上,郑州摒弃了单一追求面积和封闭性的传统思路,而是采取了灵活多变的“见缝插针、相对集中;以点带面、串珠成线”策略,通过遗址博物馆、地面和文化标识、历史文化散步道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郑州商城遗址的壮丽景观。
近年来,郑州在“古都新生、老城复兴”的道路上持续发力,既保留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又注入了新的活力。郑州商代都城城垣环境提升工程等一系列项目的圆满完成,让遗址公园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如今,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不仅成为考古成果和文化价值的舞台,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数字化技术展示了郑州城市格局的变迁
在遗址公园中,坐落着一座阐释解读郑州3600年建城史的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巍巍亳都王都典范——郑州商都文明展”基本陈列,通过精心挑选的郑州商城重要遗迹、精品文物以及考古发掘和研究保护历程,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隧道,领略这座古老都城的风采。
第一展厅的大型复原沙盘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它巧妙地结合了数字投影技术,将郑州商城遗址从文献记载和遗址遗存中生动地还原出来,观众可以将郑州的历史变迁尽收眼底。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大沙盘还是动态可修改的,能够根据最新的考古成果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让观众始终能够领略到最新的考古成果和研究成果。
去年,郑州管城区新添一座东城垣遗址博物馆,博物馆整个展览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展示陈列,通过声光电效果,讲述了成汤建都至今3600年间郑州商城的大事记,完美地展示了商城历史演变和城市格局的变迁。
穿越历史云烟,商都遗址巍巍矗立,见证着郑州3600年的荣耀和辉煌。漫溯时间长河,郑州商城正从岁月深处走来,步入崭新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