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如何“满血复活”

2025年02月11日07:35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春节假期,市民在郑州市某饭店内就餐。 河南日报记者 王铮 摄

  河南日报记者 李运海

  一大碗羊肉炝锅面,足足有二两羊肉,让人享受炝锅面的美味,还能吃饱吃好;传统的手工烙馍,配上馓子、葱段、黄瓜条,以及面酱,让人更能感受到来自老家河南的味道;海鲜饺子推陈出新,带你享受与传统羊肉、大肉饺子不一样的口感和风味。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餐饮行业竞争越发激烈,许多餐饮企业老板感叹生意越来越难做。但是,刘新生羊肉炝锅面、六八六粗粮小厨、双合园海鲜水饺、煜丰汴京烤鸭等一批餐饮企业逆势而行,生意越做越兴旺。这些企业为什么生意兴隆,其中秘诀是什么?餐饮业如何实现困境反转?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部分餐饮企业的经营者和行业专家,就当下河南餐饮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困境:餐饮业竞争日趋激烈

  去年冬至当天,耿涛在郑州开的两家饺子店门庭若市,前来品尝饺子的顾客摩肩接踵。大厅坐满了,仍有不少顾客在店内耐心等待座位。很多顾客说,虽然海鲜饺子比普通的大肉、羊肉饺子贵得多,但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感受不同的体验。

  说起现在的生意兴隆,耿涛感慨万千。他说:“幸亏转型及时,否则还在亏损的泥潭里趴着呢!”

  2018年,耿涛与朋友共同投资开办了一家高档的海鲜饺子馆,仅装修费就花了1000万元。在新冠疫情的3年中,耿涛虽然赔得不多,但疫情过后,餐饮业没有像大家希望的那样恢复人气,他的海鲜饺子馆还在赔钱。

  是断臂求生,还是等待春暖花开?耿涛选择了前者,关掉了大饭店,转型开了两家小的海鲜饺子馆。他说:“选择海鲜饺子这个赛道是正确的。但当时选址错误,定位也不准。吃个饺子,无法支撑起人均消费200元这样的定位。只有更贴近百姓生活、有烟火气的饭店才能生存和发展。”

  高档饭店生存艰难,面临关门或转型,小饭店同样日子难过。

  朱女士原本是一个家庭主妇,有两个孩子,但丈夫突然因病去世,让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去年3月,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在郑州市经一路租赁一个40平方米的门面房开餐馆,主营捞面条和饺子。按她的设想,捞面条和饺子都是普通百姓喜欢吃的主食,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不会赔钱。

  起早贪黑,辛苦了几个月,朱女士没有赚到钱,倒赔了几千元,只好关门。她说:“其实味道都不错,价格也不算高,一份面条15元,一份饺子20元。但大家还是感觉有点贵,价格太低了,自己也不赚钱。”

  餐饮业为什么生存艰难?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乡厨专委会会长、莲菜网总经理胡建强说,这几年饭店倒闭关门的比较多,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两头”,一头是高档饭店,一头是小饭店。主要原因是经济疲软,消费不振。一方面,因为经济不活跃,商务宴请大幅度减少,因此,高档饭店受到较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因为收入降低,地摊兴起,很多老百姓选择到更实惠便宜的地摊吃饭,导致小饭店也生存艰难。

  很多人说,老百姓的餐饮消费正在发生大的转型,由吃稀奇到吃排场转型为吃实惠。餐饮业只有跟上这种转型,才能迎来希望的春天。

  转型:比地摊更像地摊

  “消费趋势在发生变化,做餐饮的也得紧跟这种变化。”煜丰汴京烤鸭的老板顿玉松说。

  顿玉松16岁上烹饪技校学做菜,之后曾在嵩山饭店、豫烟大酒店、豫财宾馆等知名酒店做大厨,对做菜颇有心得。2006年,他辞职在郑州市福彩路开办了烤鸭店。他说:“烤鸭是正宗的豫菜。北宋时,当时的京城汴京有很多烤鸭店。后来,烤鸭传到杭州。再后来,明朝定都北京后,烤鸭才又传到北京。”

  顿玉松的烤鸭店一炮走红,3年后他又在黄河路开了第二家店。在经营上,他也有不少小技巧。比如现在烤鸭店每个桌上都摆放一个卡片,上面写着“顾客满意四大承诺”:上错菜,免费赠送;菜品不满意可退可换;双倍赔偿账单误算金额;如对服务不满意,及时找店长,并有机会获得500元的储值卡奖励。

  但是,形势比人强,半点不由人。如今,顿玉松的烤鸭店效益也逐年下滑。他没有关门停业,而是租赁了附近的一个大棚,中午卖羊肉汤,晚上卖铁锅炖牛排。他说:“我要做的比地摊更地摊,主打的就是便宜实惠,但各种食材要比普通的地摊新鲜安全。”

  铁锅炖牛排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常常经营到晚上12点以后,一晚上翻桌三四回是常有的事。

  “饭店要想经营好,还是得有核心竞争力的菜品和美食,只有美味的菜品才能吸引顾客。”六八六粗粮小厨的老板赵天军说。

  赵天军今年50岁,15岁到郑州一家饭店当洗碗工。后来,饭店的大厨看他勤劳肯吃苦,头脑也灵活,便收他当了徒弟。从此赵天军走上专业厨师的道路,在山河宾馆当了多年的大厨。1999年他辞职后,自己开饭店,开一家关一家,屡战屡败,但他毫不气馁。

  2010年5月,赵天军在郑州市航海路开办了粗粮小厨,主打的是烙馍。他说:“烙馍是50岁以上的河南人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回忆。只有做特色的美食,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

  这次赵天军成功了。人多的时候,来粗粮小厨吃烙馍的顾客一天能超过500人。饭店独有的烤南瓜,每天都供不应求。如今,烙馍和烤南瓜已经成为粗粮小厨标志性菜品。

  眼下,赵天军还在研究新菜品。他说:“创新是餐饮业的生命。只有不断推出新菜品,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饭店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方向:做老百姓喜欢吃的美食

  今年63岁的刘新生,在河南餐饮业名气很大,是著名的面点大师。虽然干饭店时间不长,但大师出手就是不一般。

  刘新生退休之后才接手妻子开的烩面店。当时,饭店在郑州北郊,位置偏僻,很多人劝他另选新址,他不为所动。他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只有做出老百姓喜欢吃的美食,再偏僻,消费者都会找到。

  之后,刘新生把烩面店改成羊肉炝锅面店。他认为,河南烩面叫响全国,烩面店到处都是,做得再好也比不上合记、肖记等烩面,不如另辟蹊径。做羊肉炝锅面河南独一无二,独具特色。他说:“经营饭店要有自己独特的美食,要换个赛道,与别人不同。”

  刘新生的羊肉炝锅面价格低,每碗实打实的二两羊肉,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一个店,夏季每天卖600多碗,冬季每天卖500多碗。很多消费者开车到他的店,就为了吃一碗羊肉炝锅面。他说:“虽然我开的饭店不是高大上,但是接地气,烟火味浓,做的是老百姓喜欢吃的美食,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

  民以食为天。饭店要想火爆,总有一道菜或美食让顾客吃上瘾。胡建强说,经济快速发展时,也有倒闭的饭店;经济低迷时,也有很多生意兴隆的饭店。关键是饭店要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适时推出口味独特、价格实惠的菜品,老百姓喜欢的美食。如此一来,消费者自然趋之若鹜,生意兴隆也是必然结果。

  潮落又潮起,在经济大潮中,有的饭店倒闭了,更多的饭店崛起了。胡建强说,随着国家各项促进消费政策的落地,经济复苏指日可待。餐饮业只要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近点、再近点,就一定能迎来辉煌的春天。

编辑:王晓颖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