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西北区发现热源!”3月24日16时23分,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指挥中心大屏响起报警声。
不到3分钟,无人机就已抵达热源现场,传回游客野炊的清晰画面。地面巡护队同步接收坐标,仅用时12分钟,便抵达现场,完成险情处置。
这套智能监测系统,整合了14个双光谱摄像头、68个枪机球机监控摄像头、卫星遥感数据和5架巡护无人机,实现每公顷高密度覆盖,确保智能监测全天候,构建了一个安全“火情秒应圈”。
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说,清明祭扫高峰临近,而宝天曼近日多以晴天为主,气温高,风力大,空气湿度小,森林火险等级骤然升高。为确保春季生态资源安然无恙,保护区全面启动防灭火应急预案,以科技赋能之智,合力群防群控,为野生动植物筑起安全屏障。
根据介绍,保护区创新推出的“分类化”宣传策略,面向儿童的绘本以“森林小卫士”故事寓教于乐;针对村民的“防火十不准”将法规知识编成顺口溜;而覆盖周边行政村的微信群,则通过短视频演示应急避险技巧。今年春天,他们累计发放特色宣传品3000余份,微信群推送警示案例30起,织密立体宣传森林防火网,形成全民防灭火氛围。
与此同时,退役军人出身的巡护队长于博带领着15人的防灭火队伍穿梭在密集栎树林间。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防灭火队伍,将部队的“战场勘察”经验转化为“林相监测”技能,通过腐殖层厚度预判火险等级。在他们的带动下,周边社区100多名村民组成应急分队,形成“半小时扑救圈”。
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负责人介绍说,他们采用网格化+林长制管理模式,将9304公顷林地细分为93个责任网格,每个网格实现卫星盯、无人机查、人工巡三重保障。(刘瑞朝 白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