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蓝皮书》发布 透露这些关键信息

2025年03月26日12:24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日前,《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蓝皮书: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2025)》(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暨面向“十五五”的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研讨会在郑州举行。

来自郑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工商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中国社科院、江西省社科院、安徽省社科院、山西省社科院、湖北省社科院、湖南省社科院、河南省社科院等单位的5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李成伟,社科文献出版社生态文明分社社长任文武,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社语处处长韩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郑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海杰主持。

河南与中部各省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蓝皮书透露,“十四五”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GDP从2020年的22.22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8.72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63%,占全国GDP的比重保持在20%以上。此外,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产业基础明显改善,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面向 “十五五”,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河南省与中部各省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比如,河南省与湖北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通道衔接等方面开展了紧密合作;与湖南省在农业、制造业领域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与山西省在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上进行了深度交流;与江西省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中互学互鉴;与安徽省在教育、科技资源共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各省的发展效率,也为中部地区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注入了新动能。

数字经济为中部地区开放合作提供新途径

蓝皮书指出,全球科技创新浪潮为中部地区带来了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机遇,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中部地区的开放合作提供了新途径。

作为不靠边、不临海的省份,中部地区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拓展国际市场。

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国际多边和双边条约的签订及贸易通道的拓展,使中部地区加强了与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往来。例如,郑州、武汉等城市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不断增加,货物种类日益丰富,为中部地区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中部地区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中部地区可以加强与这些地区的产业对接、科技创新合作、人才交流等,实现互利共赢。

中部地区“中枢”支撑作用更加有力

蓝皮书透露,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中部地区对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中枢”支撑作用。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提升,筑牢“双循环”根基。中部地区将建立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加强区域间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合作,共同打造跨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

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增强。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提高抗风险能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发展,降低对单一市场和供应商的依赖。

市场消费潜力进一步激发,增强“双循环”动力。提升消费供给质量,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消费进一步升级,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成为热点,居民消费向高端化、品质化方向转变。城乡消费均衡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大大提高,城市消费向农村延伸,城乡消费一体推进。

高效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畅通“双循环”渠道。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将实现无缝衔接,形成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发展智能交通,交通管理水平和运输效率大大提高。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协同配合,物流运输的综合效益提高。

中部地区高水平开放将达到新高度

蓝皮书指出,中部地区高水平开放将达到新高度。

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进一步满足国内市场对先进技术、关键设备、优质消费品等的需求,促进进口贸易与国内消费市场的有效对接。贸易渠道得到拓展,实现贸易多元化。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人文交流更加频繁深入。中部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打造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旅游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举办文化旅游节、艺术展览、体育赛事等活动,中部地区的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大幅提升。

教育科技交流日益密切。中部地区高校与国内外高校加强合作,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活动。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吸引国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在中部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加强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企业创新成果。加强法治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河南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蓝皮书指出,河南省注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全面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2023年,河南省PM2.5浓度下降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5.9天,全省160个国控断面中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占比顺利达标并高于目标8个百分点。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入实施,累计修复历史遗留矿山10.2万亩、湿地2.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1万亩。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河南省积极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2023年,河南省新增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居全国第2位,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48.2%、历史性超过煤电,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5%,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和园区198个。

注重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截至2024年上半年,秦岭东段洛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国家重大工程绩效完成率为73.35%,鹤壁、南阳、郑州、安阳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项目入选国家示范工程并启动施工。济源、鹤壁矿山环境生态治理项目入选首批国家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经过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绿色转型等一系列举措,河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蓝皮书针对中部六省高质量发展提出“解题思路”

本次活动由郑州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联合承办。

《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蓝皮书: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2025)》是由郑州大学商学院及河南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发起,该蓝皮书由郑州大学副校长、河南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海杰教授任主编,郑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以及中部六省社科院等16家单位30多位专家共同参与研究、撰写。

蓝皮书以“中部加快崛起的使命担当”为主题,通过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总结2023年以来中部六省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的发展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研判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存在的短板弱项,围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研究提出后续推进中部六省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

编辑:张龙(小)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