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耕地“五连增”看南阳粮食安全密码

2025年03月27日07:36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新野县新甸铺镇津湾村的高标准农田 崔培林 摄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曹国宏 通讯员 高磊 窦淼 汤仁天

  ——·核心提示·——

  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版图中,南阳占据着重要地位。南阳拥有2.66万平方公里土地,耕地面积虽不足全国的1%,却凭借着每年超140亿斤的粮食产量,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州粮仓”。近年来,南阳始终以“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为使命,积极践行重耕嘱托,以实际行动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生产底线。

  眼下正值春耕春管的关键时节,记者走进南阳市宛城区茶庵街道南肖庄村的高标准农田,植保无人机正在麦田上空高效作业,农技员手持智能终端指导农户操作水肥一体化设备,忙中有序的春耕画卷徐徐展开。

  2023年,宛城区将茶庵街道定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及“小田并大田”试点。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南肖庄村把869块零碎田整合为68块,除去围庄沿河的300多亩土地留给村民自行耕作,剩余2100余亩土地集中流转,每年通过土地流转、管理增收近150万元。

  “‘小田并大田’有三好:一来乡亲增收,二来土地增效,三来村集体有活力。作为流转主体的农业公司通过规模化运营、机械化作业和科学化管理,不但使每亩地种植成本降低近200元,还使粮食保持稳产高产。”谈起现在的变化,南肖庄村党支部书记丁红运乐得合不拢嘴。

  严守红线底线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为确保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南阳根据“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将1443.45万亩耕地保有量和1308.9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其纳入南阳“五聚五提”高质量发展目标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同时,构建了“条块结合、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的耕地保护工作体系,由南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多部门协同作战,强化考核力度,形成了“上下联动、步调一致、协同发力”的工作局面。

  2024年度南阳实有耕地面积达1495.62万亩,实现自国土“三调”以来耕地“五连增”,为粮食“二十一”连丰奠定了坚实基础。在2023年度市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中,南阳荣获全省“优秀”等次,南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地保护监督科作为首批“耕地保护红线青年突击队”,荣获“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统筹发展保护

  探索特色耕地保护之路

  摸清家底、严格管控是第一步。南阳全面摸清了全市21.03万亩耕地后备资源底数和81.8万亩易恢复类耕地潜力情况,为科学开发后备资源、开展耕地占补平衡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南阳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找回任务5.7万余亩,持续开展遏制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专项治理,使新增违法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同时,高质量推进省市联动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专项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统筹兼顾、精准发力助力特色农业发展。南阳深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设施农业作为农业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多部门联合印发《现代设施农业专项实施方案》,构建“政银担保投”合力,加快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自该方案实施以来,全市保障设施农业项目1.35万个、面积22万余亩,建成了一系列特色化、精品化、集约化农业产业园,全市绿色食品产业规模超过1400亿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保持定力耐心

  持续推进耕地保护

  南阳紧密结合日常监测、后备资源和恢复类耕地潜力情况,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发展账,按照“一地一策”制定复耕复种计划,抓住春季、晚秋等耕种时令节点,确保应种尽种;持续推动“小田变大田”,压实后期管护责任,防止耕地撂荒和流失;坚持稳妥有序原则,设置合理过渡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加强耕地保护法规政策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耕地保护意识。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南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皇甫光宇表示,南阳时刻紧绷耕地保护这根弦,坚定不移保障粮食安全,不断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在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征程中奋勇争先,为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作出南阳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