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政观察丨从“三个抓好”看河南社会工作怎么干

2025年03月28日11:54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若郡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社会工作是面向最广泛的社会领域、最广阔的基层组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开展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023年,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2024年,中央社会工作会议首次召开。去年2月,省委社会工作部随之成立;去年12月,省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从中央到地方,社会工作,越来越成为重要关切。

  解码社会工作怎么干?3月27日,全省社会工作部长会议召开,“三个抓好”为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突出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

  “新”心向党,党建聚民心

  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全国已有8400万人成为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占职工总数的21%。

  在我省,亦是如此。新兴领域既是党建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领域,也是党建工作新的空间和重要阵地。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问题,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困难。突出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务。”

  就拿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来看,一方面要推动实现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党组织常态化组建,不断提升党组织覆盖率;另一方面,要着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切实需求和急难愁盼,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方法,把思想政治引领同凝聚服务结合起来。

  以滴滴河南为例,很多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分散在工作地、居住地或者人才中心,依照传统方式在企业里设立党组织难以奏效。滴滴河南创新方式,建立“云上”党支部,已有1100多名党员报名登记,亮明党员身份,参加公司党组织的各类活动。

  在全省各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的“暖心驿站”比比皆是,在这里,沿街奔波的快递员、外卖员可以加热饭菜、应急充电、纳凉避雨;胖东来给予员工高于行业标准30%的薪资,允许员工在服务中行使合理自主权……党建不是“摆pose”,党建的根,必须扎根泥土里,扎根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中。

  共织“经纬”,治理稳民心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突出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做好治理“加减法”,这次会议,深切关照。

  多元协同做加法,队伍更强大。社会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引导属地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让更多金点子“从群众中来”,更多好政策“到群众中去”。

  数字赋能做加法,治理更精准。郑州市通过数字平台实现民生诉求15分钟响应,开封市大力推进基层综合治理平台建设……数字赋能,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有效治理模式,建设基层治理数字底座,社会治理才能变得更“聪明”。

  源头治理做加法,风险早化解。“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高明的医生治未病,社会治理也是这样,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多走走,多听听,可以说,社会工作能力水平越提升,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就越畅通,就越能实现“治未病”、防风险、守底线。

  基层减负做减法,实干有空间。减,要持续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按照“壮马、轻车、畅路、聚力”的基本思路,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基层才能有更多精力抓落实。

  枝叶关情,服务暖民心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这些“头等大事”正是社会工作的“关键要事”。突出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这些事办得越“实”,百姓的幸福成色就越“足”。

  “最后一米”中的温情关切。社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感知民生冷暖的“神经末梢”。从“一老一小”到“一蔬一饭”,从更换破损窗户到修剪草坪,从加装电梯到解决停车难……群众大事小情都在社区,千头万绪,千家万户,映照其中的是大国之大、大国之重。心系“最后一米”中的温情关切,在于嵌入日常的服务、送到心坎的关怀,在于身边可知可感的“小而暖”。

  “搭梯子”中的治理智慧。“信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既可以消气,也可以通气,关键是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领导干部沉到一线“解题”;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带着感情做好信访工作,不等群众“拍桌子”,而是提前“搭梯子”,群众诉求才能件件有落实,民生民意才能事事有回音。

  志愿服务中的价值实现。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工作部门凝聚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之一。进一步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完善激励褒奖措施,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鼓励更多人参加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凡人善举,变成微光成炬。这样的温暖接力,值得一直传递下去。

  党建聚民心、治理稳民心、服务暖民心。人心是最复杂的工程,却也是最简单的答案。

  未来的河南,或许还会面对更多“治理考题”,只要守好初心,便能解码社会工作最朴素却最得道的治理智慧。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