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质生产力在行动】
在特变电工的数字化车间内,近百套设备通过5G技术与八大工业信息系统的紧密联动,实现各类生产数据、故障分析等关键信息的实时生成和展示;在准东露天煤矿上,由无人矿卡组成的运输车队,24小时不眠不休,每天能将10万吨剥离土方运到排土场……眼下,人工智能正在为新疆昌吉州装备制造、煤炭等优势产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近期,一场以“智引未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推介会在新疆昌吉州举办。“昌吉州的新能源优势为算力提供了坚实底座,我们将不断挖掘人工智能应用潜力,加速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疆昌吉州党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陆晶表示。
充分发挥“风光”优势
算力中心需要大量电力来维持设备运行。比如,机房的空调系统、机柜一分钟都不能断电,相关设备对用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昌吉州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为算力产业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昌吉州数字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宏宇介绍,今年,昌吉州将实施新能源项目44个,计划新增并网1800万千瓦。届时,昌吉州新能源累计装机规模将突破3200万千瓦,相当于1.4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规模。
依托强大的电力支撑,昌吉州积极布局算力中心建设。2024年9月,昌吉州首个智算中心——昌吉智算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可提供风、光资源AI模型测算、汽车风阻实验模拟、无人驾驶AI训练等众多算力服务,吸引了一大批算力企业入驻。
目前,昌吉州已建成昌吉智算中心和新疆国际融合算力中心,算力规模达7000P,在建算力项目规模28000P,成为国家算力大通道中线通道的区域枢纽节点。看重于昌吉州的算力优势,浙江大学信息中心将实验室从浙江“搬到”了新疆。“昌吉州发展人工智能的愿望非常迫切,我们只用一天时间就敲定了合作。”浙江大学信息中心主任陈文智教授表示,目前信息中心正着力打造高校AI大模型,由于数据量非常庞大,需要大规模的算力支撑,而西部丰富的算力资源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下一步昌吉州将建设绿色低碳高效的算力网,加快已落地6个智算项目建设,积极打造昌吉市、木垒县2个算电协同示范区,推动建成万卡智算集群。”陈宏宇介绍。
搭建多元应用场景
算力建起来,还要用起来。作为全国最大的整装煤田,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准东煤田的方方面面。
如何让重达300吨的无人重卡在矿场畅通无阻?易控智驾科技有限公司相关技术负责人高德旭告诉记者:“准东露天煤矿依托V2V车车直连通信、高精地图和高精度定位、实时智能诊断等技术,可实现无人驾驶矿卡单车多级安全防护体系,配套以平台远程监护和遥控功能,全方位保障无人驾驶矿卡安全高效运行。”
不光是无人重卡,依托“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准东煤矿已实现“5G+机器人智能巡检”“5G+视频 AI风险智能感知”等30余个场景应用。
在此次推介会上,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人工智能+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将基于数字底座,构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去年这家公司在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此次带来的智慧农业应用场景非常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我们也将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加速成果落地。”陈宏宇说。
此外,昌吉州北庭故城遗址近日入选国家重要大遗址清单。如何让这座始建于唐代的遗址焕发“新生”,人工智能的参与必不可少。山西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主任宁波表示,云冈研究院通过建设以高算力网络为基础、数据知识图谱为核心、人工智能为方向的“数字云冈”体系,让石窟艺术在数字中重焕生机。北庭故城的保护中也可借鉴云冈石窟的成功经验,打造“数字北庭”。(记者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