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差异化的文化体验场景 科技+文化 凸显“豫风楚韵”

2025年04月15日07:19

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暮色降临,浉河两岸华灯初上 受访者供图

乘船游城市,在慢节奏中感受城市的文化底蕴 受访者供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肖风伟

  随着信阳浉河游船进入内测阶段,呼之欲出的中原版“秦淮河”,成为市民们热议的话题。

  信阳能否借一湾碧水,展现“淮上红都山水茶城”的独特文化,书写文旅新篇章?

  近日,记者专访信阳吉小象何家寨露营基地董事长冯俊,通过对标国内成熟水上项目,探寻浉河游船的破题之道。

  文化与科技加持,能否激活浉河活力?

  “六朝都会”南京、“八朝古都”开封,纵然穿越千年,依然时刻撩动着游人心。

  相比之下,浉河文化底蕴薄弱,虽拥有茶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但缺乏系统性的文化串联,难以形成记忆点。

  冯俊说,南京秦淮河,历史知名度高,作为“六朝金粉地”,文化底蕴自带流量,另以“十里珠帘”为脉络,串联夫子庙、江南贡院等文化地标;开封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通过宋文化沉浸式演出、灯光水影秀打造“活态历史”。

  “历史文化相差巨大,信阳无须复刻秦淮河的六朝烟水,但可借鉴其‘文化场景化’的打造思路。”冯俊认为。

  一言蔽之,浉河游船应超越单纯观光模式,构建“茶为魂、水为脉、绿为底、文为蕴”的沉浸式文旅生态系统,通过“科技赋能文化深挖+生态价值转化”双轮驱动,打造中原地区独有的“山水茶宴”文旅品牌。

  学习开封的3D水幕投影、浮桥激光秀等技术,结合信阳茶山云雾特色,可打造“流动茶韵光影秀”;参考秦淮河通过AR技术,还原信阳茶大放异彩的万国博览会、鸡公山的万国建筑博物馆、奏响“东方红”的信阳楚墓编钟。与茶企、“非遗”传承人共建体验场景,让游客虚拟体验信阳毛尖炒制工艺。

  人物场景演绎,展现信阳“豫风楚韵”

  有着“豫风楚韵”的信阳,从古至今不缺历史人物和故事。

  在冯俊看来,重点人物和场景,除借助AR技术还原外,还可以通过人物演绎方式再现。

  唐代“茶圣”陆羽盛赞“淮南茶以光州上”,北宋文豪苏东坡途经信阳,在浉水河畔泛水煮茶,感叹“淮南茶,信阳第一”,他们无疑是信阳文化的优秀代言人。

  在商业业态的有机融合策略上,可以借鉴开封、南京两地“游船+市集”模式,开发“浉河茶舫”移动式茶艺体验空间、沿岸布局“非遗”工坊集群、打造“豫南百味”水上美食浮岛。

  构建水陆联动运营体系,帮助游客实现“一站式体验”。建立“三点两线”网络:以琵琶台、茗阳阁、南湾湖为三大码头枢纽,开通日游生态观光线、夜游文化观光线。

  浉河两岸良好的生态优势,是很多城市无可比拟的,以自然景观为核心,利用浉河茶园、湿地等资源,设计“茶山夜话”“萤火虫观景台”等生态主题航线,推出“茶船夜宴”或“豫南民歌水上剧场”,突出信阳的“慢生活”体验。

  不拘泥于灯光秀,做好“三大转化”

  “浉河游船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文化传播载体,水岸经济不能停留在灯光秀层面。”冯俊说,浉河游船的突围关键在于做好“转化”文章:将满山翠色转化为消费场景,将红色记忆转化为体验产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

  “茶旅融合”体验链开发。船上场景:分时定制“茶韵之旅”,开发茶叶盲盒体验舱。岸上延伸:设置“采茶换装打卡点”,茶山认养系统与游船会员权益绑定。

  红色文旅的沉浸式表达。创新“行进式情景剧”:利用全息投影技术重现“红军长征渡河”场景,设计水上红色剧本杀《隐蔽的航线》;VR渡河体验舱;沿岸灯光叙事带。

  智慧化服务系统突破。构建“茶链通”数字平台;区块链茶叶溯源与船上即时购系统;智能茶宠机器人导览;光影捕鱼互动游戏。

  “当茶香浸润船舷、科技激活文脉,这条承载城市记忆的河流,或许真能流淌出北国江南的独特韵味。”冯俊充满向往地说。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