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段新宽:躬耕山村二十年 打造富民“造血库”

2019年05月02日15:05

来源:人民网

  躬耕山村二十年打造富民“造血库”——记全国劳模、“中国好人”、“全国十大孝贤”段新宽

抱犊寨鸟瞰图 尚伟民 图

  编者按:当前,正值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的最后冲锋阶段,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成为当前宣传工作的要务。

  近日,记者在河南省栾川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三川镇三川村党委书记段新宽二十年来坚持不懈,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感人事迹:他临危受命,2000年2月任三川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不拿一分钱工资,更没报销过分文差旅费;先后出资1300多万元修路架桥; 20年来捐助公益、扶贫助困、捐资助教建学堂累计捐出6057万元;倾其全力累计斥资8亿多元,打造千秋万代的三川经济“造血”库——抱犊寨景区;荣膺全国劳模、“河南最美村官”,登上“中国好人榜”,获得“全国道德提名奖”、“全国十大孝贤”等荣誉。

  段新宽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不计个人荣辱、甘于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典型,是党的基层组织优秀干部的杰出代表,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楷模,是胸怀大爱、心系公益慈善事业的仁人志士。段新宽以二十年的求索之路与经验,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贫困山村的“乡村振兴”模板。

三川镇三川村全貌 尚伟民 图

  主动担当:一个人改变一个村

  三川村地处伏牛山腹地,平均海拔在1200米左右,山多地少,人均耕地还不足三分。一直以来,外出务工是三川人唯一的经济来源。到了2000年,村民年收入仅为1300元,大批劳动力闲在家中,整日无所事事,滋事、上访事件不断,成了“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村集体负债累累,村领导班子年龄老化,已经没有力气再有什么作为。

  临危受命,段新宽就是这时候被众多党员代表与村民代表推上支部书记岗位的。作为成功企业家,他多年来一直捐资助教、扶贫济困,为家乡做了不少善事,在村中口碑和威望颇高。

  抓好村里工作,关键在村支部,建强村支部,关键在干部。段新宽上任后,与村两委干部精诚团结,凝聚人心。

  首先,段新宽个人出资40余万元,还清了村里的债务,建起了村委办公楼。

  然后,他带领村干部开始摸底村里的经济特困户,第一批选定30户。段新宽给特困户送去了米、面、油等物品和现金,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所需。之后,逢年过节,他都送去物品和现金。如今,受到段新宽个人出资资助的贫困户已经有137户,每年仅此项花费就超过30万元以上。

  接下来,段新宽又个人出资改造村里的70余条道路巷道,水泥路铺到了90%以上的村民门口。

  三川村有一条老街,2003年之前,老街道路坑坑洼洼、破烂不堪,当年段新宽个人出资对老街进行了重修。容光焕发的老街被村民们重新命名为“民心街”,并在街东头竖起一座两米多高的“民心碑”,段新宽出资修路的故事被镌刻其上。

  除了为村里改造道路,段新宽还解决了三川村松树沟和轳轴沟两个村民组的吃水问题。这两个村民组远离镇区,地下都是岩层无法打井,村民们一直靠山泉水和河沟里的水生活。以前,松树沟村民常常要爬半个小时的山路,到山坡上一个水坑里挑两桶山泉水。山路只能容下一人通行,有些地方很陡,下雨或下雪时一不留神就会摔跤。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一些老年人,上山挑水对他们而言是极大的难题。天太旱时山上也没水,还得到三川镇上拉水。

  段新宽决定个人出资解决这一难题。2014年秋季,他带着村干部沿着松树沟的后坡一直走到半山腰,终于找到了水流量较大、适合建蓄水池的地方。建好了蓄水池,又把管道铺设到各家各户,让村民在家里拧开水管就有水。

  在村里建一所现代化医院,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一直是段新宽的夙愿。2014年6月动工,他累计投资1700万元,盖起了一座由专业人员按照现代化医院设计的6层楼医院,有床位80余张,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病房的装修将参照现代化医院的标准,地下一层还建成冷库,用于存放需要冷藏的药物。这不仅方便三川村民就医,也为周边的居民带来了实惠。

  20年来,段新宽一心为百姓,一心抓党建促团结。为了提振干部带头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他一直坚持每年出资30多万元,用于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培训和健康检查,每年给村、组干部,部分村民购买四季服装、鞋袜等物品,在他的带领和努力下,三川村党员干部处处争先锋,干事创业活力竞相迸发。根据党员队伍的壮大和党建工作的需要,三川村党支部于2007年升格为三川村党委。

  20年来,段新宽一直捐资助教,三川镇中心幼儿园,就是段新宽个人出资修建的;三川镇几所学校,都有段新宽捐赠的物品;每年教师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他都会雷打不动地带着钱物要去学校慰问师生。

  20年来,段新宽始终坚持拥护、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号召。2016年,党中央脱贫攻坚战打响,他在三川村积极响应,坚持每年持续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脱贫攻坚,还每月拿出5000元抚养多名8岁孤儿至18岁;段新宽一次性拿出150万元,用于三川村的“六改一增”和厕所革命;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他个人出资50余万元,对原村委办公楼进行改造,并于2018年按标准化服务宾馆投入运营。

  2016年以来,段新宽筹措180万元,用于精准扶贫,解决贫困户、特困户建房和生活困难资助;筹措215万元,用于看望敬老院孤寡老人,资助困难户学生入学并购买食用油、面粉、白糖、水果等物品慰问贫困户,配合脱贫攻坚工作;投资1100多万元,建起1500余平方米和2000 平方米两栋村委办公楼,1300平方米和3000平方米两个文化大院,并为办公楼配备了办公家具和办公用品。

  2017年底,三川村党委换届选举中,段新宽再次以全票再次当选党委书记。党员大会上,党员们异口同声地说:“俺村不能没有段书记,像段新宽这样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好书记,打着灯笼也难找”。

村民的小洋楼 尚伟民 图

  救贫助困:帮村民盖新房买家具

  在三川村,有一位老人每次只要提到段新宽的名字都会激动不已。他叫杨铁,已经67岁,鳏居多年。老伴去世前就一直疾病缠身,留下一堆欠账,而他唯一的儿子已经37岁,却因为幼年时的意外导致智力只有儿童水平。十几年前杨铁患上了心脏病、高血压和关节炎,家里彻底失去劳动能力。杨铁偶尔会骑着三轮车出去卖点糖果点心,以此维持父子俩的生活,然而平日里吃药的钱,却是断断续续很难拿得出来。

  杨铁个性极强,平生最不愿意的就是欠人情,虽然失去了劳动能力,却极不愿意去张口求人,这让他觉得“丢人,给人惹麻烦”。作为村里的困难户,杨铁每年可以领到多次村里派发的米面粮油等慰问品,他知道这是村支书段新宽送来的。

  杨铁家在三川村一条深巷子里,房子是最古老的土坯房,三间房既是卧室,又是厨房,还带着仓库的功能。房子夹在狭窄的巷子西侧,屋里的地面比屋外的路还要低上一脚,阴暗、潮湿,最近几年更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渐渐不能再住了。

  近几年,周围几户情况类似的村民陆陆续续享受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了新房子居住,巷子里仍旧住在老房子中的只有杨铁一家。

  2012年,杨铁第一次因为住房问题到村委会找到段新宽,询问自己能否享受政策。段新宽带着他到镇政府说明情况,不仅让他享受到了政府的扶贫搬迁政策,需要个人出资的8万多元,段新宽也个人出资帮他解决了。房子盖起来后,段新宽担心杨铁没钱添置家具,专门安排村干部去买了沙发、茶几、床等新家具。杨铁跟记者说起这事泪流满面。

  今年72岁的刘秀莲,中年丧夫,前些年又因为儿子又不幸病故,儿媳改嫁,刘秀莲带着小孙子艰难度日,一下子成为特困户。

  刘秀莲家原计划盖房子,就把旧房子拆掉,地基也打好了,却因为儿子的去世而搁浅。刘秀莲和孙子只好住在一个四处漏风的窝棚里生活,一遇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祖孙俩的生活非常凄苦。

  2014年6月,段新宽了解到刘秀莲的情况后,个人出资13万元,帮助她盖起一座独门小院,5间屋子,一间亮堂的客厅,还为他们买了全套家具。此后,段新宽还保证每月资助祖孙俩600元的生活费,一直到她的小孙子满18岁。

  受到段新宽资助盖房子的还有周成军家。提起这些年段新宽对他家的帮助,年过七旬的周成军几度哽咽。他的二儿子小时候因为一场病导致智力只有儿童水平,需要常年吃药,几年前老伴儿患了偏瘫,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这些年,段新宽不仅帮周成军找了不少活干,他的二儿子穿衣、吃药的花费,段新宽也几乎全包了,每次段新宽回村总要到他家里看看,给他们留一些生活用品和钱,周成军逢人就念叨:“从来没见过像段新宽这样好的村干部。”

  2013年冬,段新宽和村两委成员冒雪到村里的贫困户走访,刚好路过一个看上去搭建不久的窝棚。窝棚旁边的房屋已经成为一堆废墟,不远处还有一拉拉堆砌的新砖和一些建筑材料。段新宽往窝棚里一瞅,看见几个大男人被冻得瑟瑟发抖。段新宽走进窝棚,认出是村民李文松和他的几个兄弟。

  段新宽打量一下窝棚,马上想到李文松兄弟几个所处的困境。回到村委会,段新宽当即自己拿出3万块钱,又派人购置了米、面、油和棉衣、棉被、棉鞋等生活用品,一并给李文松送了过去。

  十几年前,李文松弟兄几个与人打架滋事出了人命,都被判刑入狱,李家一下子陷入极度的困境。他们兄弟几个陆续出狱回到村子后,家中原本就破旧的五间土坯房,早已墙坏屋塌,兄弟几个只能建新房。房子建成前,他们便临时搭起个窝棚住。

  在段新宽没来之前,兄弟几个省吃俭用,东拼西凑,但算来算去,还是盖不起新房子,所以只能往后拖延。靠外出打工挣钱,他们的新房要在短时间内盖起来无疑是很渺茫的事。

  当李文松几兄弟拿到段新宽的资助和听到段新宽要帮他们建房子的时候,几个大男人抱头失声痛哭了起来。

  2014年6月,李文松弟兄几个搬进了新居——一座两层半小洋楼。李文松对很多人说:“没有段书记,我们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盖起这样的新房。”

  “感谢书记段新宽,正义和谐为人民”。村民张荣业家的墙上,镶着这样一块石碑。2015年6月,他家里要盖房子,原本只打算盖两间东厢房,段新宽却说要盖就一次完成,拆了他家院子南面随时都会倒塌的厨房重盖,还盖起了气派的大门楼。盖房子的材料和人工费7万多元,都是段新宽个人出的。如今张荣业家的厨房,装了一套黑色台面红色柜门的组合橱柜,所有的门窗也都是段新宽买来装上的。房子盖好,张荣业在东厢房的墙上镶了块石碑,用“树碑立传”的淳朴方式感谢好书记段新宽。

  近年来,段新宽全额资助三川村特困户17家盖起了新房,部分资助46家贫困户完成了旧房改造,为部分特困户添置了新家具。按保守计算,他个人出资近400万元。

段新宽出资50余万元建起香菇大棚,为村民寻找致富之路。图为村民在香菇大棚里采摘香菇。尚伟民 图

  扶持产业: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三川村位于伏牛山腹地,人多地少,4000余村民,原本每人不过两分耕地。随着近几年退耕还林,这两分耕地也陆陆续续栽上苗木。4平方公里的辖区内,超过半数是山区,不通高速、远离城区,没有任何矿藏,这都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桎梏。

  段新宽认为,靠他个人的力量,即便倾尽财力也不能保全所有三川人富裕。三川村必须找到在经济上的“造血点”,才能靠自身能量发展下去。段新宽自回村任职以后,便开始和三川村的干部们一起想方设法,扶持当地实体经济发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川村人曾饲养过长毛兔,但由于兔毛价格波动较大,加之三川饲养的长毛兔品种老化、产毛量低,且饲养成本较高,多年来一直没有成气候。

  段新宽注意到这个在村里有些年头的养殖产业,在心中盘算起来。那时候,国内安哥拉长毛兔产业发展最好的地方是安徽阜阳和上海嘉定,阜阳也是国内最大的兔毛交易市场。另外,山东省的一些地区盛行养兔。为了学习取经,段新宽自掏腰包,带着有养殖计划的村民多次跑到这些地方,引进新品种,并且成功与三川当地的长毛兔进行杂交,培育出更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新型兔种。

  前期参与的几位养殖户,启动资金全由段新宽出资。眼下,三川村从事长毛兔养殖的人有10余户,规模大的有2000多只,规模小的也有500多只。一只长毛兔一年的产毛量约为1.5公斤,除去饲养成本,有300多元的纯收益。

  但是长毛兔饲养要求必须单只、单笼,而且完全依靠人工,无法实现机械化,加之饲养初期投入成本高,养兔产业发展一直受制约,无法在全村全面铺开。

  2010年初,村委会主任牛性了解到,相邻三川村的乡镇有种殖香菇的。香菇属于劳动密集型种植业,近年来经济效益一直不错,赶紧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段新宽。

  段新宽非常支持,他个人出钱,带着大伙多次外出去西峡县、泌阳县等一些出名的香菇种植区考察。下半年,段新宽出资30万元,大伙又凑了20万元,10万袋香菇大棚在三川村南端的一块空地上投入生产。几十号村民一起热火朝天地干了几个月,但由于技术不到家,香菇稀拉拉长出一少部分,又赶上市场行情低迷,半数投资亏了进去。村民们不甘心,第二年又种,结果这次杂菌过多,到了收获期很多香菇烂掉,又赔了钱。

  连续两年失败,数十万投资就这么打了水漂,村民们有些灰心。但段新宽却不死心,拉着大伙继续外出取经,并且找来栾川县科技局的技术员做指导。这次,终于搞清楚问题的症结:三川村平均海拔1200米,夏季较短,秋冬季节寒冷漫长,不适宜按照正常周期种植香菇,只能反季节种植。为此,段新宽又出资10万元,建起了反季节冷冻库。

  如今,香菇种植渐渐发展起来,目前有30万袋的袋料香菇种植大棚,有100余人在菇棚就业,多数是留守妇女和老人,成为部分农户增收的途径。

  段新宽还曾尝试过在三川村推广手工编织,但三川不产编织原料,又受交通限制,半路夭折了,他个人亏进去10多万元。

  段新宽还一直在寻求村民致富的新路子,他也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能为三川镇试出一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更希望通过辐射带动让三川镇富起来。

  三川镇柳子村村民郭建新,开过小商店、选过钼精粉、发展过苗圃,周边的村民说他瞎折腾、穷折腾。而段新宽对“爱折腾”的郭建新说:“柳子村家家户户都种玉米,咱三川的玉米糁大有文章可做,现在也鼓励各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你带头试试……”

  2013年,郭建新“折腾”着建农副产品加工厂,家人凑了一部分资金还是出现了困难,段新宽听说后,出面给企业借50万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2014年,郭建新新建豆腐加工项目出现困难,段新宽得到消息后,又无偿借给他30万元。2016年,他又为郭建新做担保,在栾川县小额贷款服务中心得到无息贷款的支持。几年的时间,郭建新的公司已经拥有年加工玉米2000吨、180吨核桃油、荏籽油、麻油的生产线,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通过辐射带动,郭建新的企业流转170多亩地,直接带动农户360余户、贫困户55户,间接带动农户2709户,安置50名工人中30人都是贫困户。

段新宽站在抱犊寨远眺 尚伟民 图

  着眼未来:多方筹资打造共同富裕“造血库”

  富裕后不能看着乡亲们吃苦。因此,段新宽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帮扶三川村和周边村子里的困难群众,然而这只是“授人以鱼”,他更期望“授人以渔”。

  2004年,段新宽开始斥巨资开发抱犊寨景区。

  抱犊寨位于三川镇境内,主峰海拔1800余米,因牧童食灵芝仙草抱牛犊升仙的传说而得名,寨子所处位置孤峰突起,四面峭壁,天堑雄关,战乱时巨绅富户纷纷登寨避难。新中国成立前,土匪和国民党勾结长期霸占此地,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三次攻打抱犊寨,以伤亡500余人的代价攻克此寨。因这段历史,抱犊寨1996年被洛阳市定为红色教育基地,后成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寨内数百间房屋鳞次栉比,土墙青瓦,系典型的豫西民居风格。400余米的抱犊天街两侧,饭庄、客栈、酒馆、药铺、肉铺等商铺林立,门口挑着幌子,檐下大红的灯笼,恍惚间如同穿越至民国时期。因为是周末,熙熙攘攘的游客穿行寨中,享受着山间的凉爽,也感受着浓浓的豫西民俗风情。

  段新宽说,抱犊寨的开发直接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就业,最多的时候有19个工程队同时在山上开工,直接用工达700余人,涉及栾川县、卢氏县的各个乡镇。因为男劳力多数外出打工,干活的多是附近的留守妇女和老人,工地又像一个“收容所”,工人中有哑巴、有肢体残疾者,只要愿意干活,他们都会收留。

  2012年8月,抱犊寨景区荣升国家4A级景区,每逢周末,数千人涌进抱犊寨游玩。栾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杨召军如是说:做旅游是一项含有公益性的事业,投资很大,投资者的收益很慢,但一个景区能带动一片老百姓致富,尤其能让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得以转变,原始的土特产能变成深加工的旅游商品而走向市场。对于三川镇2.8万人而言,抱犊寨景区的建设无疑是使他们迈入小康社会的一个推动力。

  三川镇政府号召景区附近村民盖农家宾馆,但老百姓手里没钱,很多人都在观望。段新宽鼓励大家,谁愿意建宾馆,他可以出面担保贷款。

  2013年,三川镇小红村村民谭红旗在抱犊寨上开了一家小饭馆,能接待五六十人同时就餐,吃饭加住宿,一年下来挣了五六万元。今年寨子里最热闹的区域新建了店铺,谭红旗便把店搬到了现在的地方,预计今年的收入将超过以往。

  2012年,刘帅拿出家底又借了些钱,再加上政府的补贴和段新宽帮忙贷出的10万元,终于建起了农家宾馆。第二年,刘帅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0万元以上,在外面打工的儿子也回家参与宾馆管理。2016年,他把原来的一层楼变成了三层,增加到60张床位,每逢周末都爆满。有了他的经验,现在他的两个弟弟也正在建宾馆。

  在火神庙村,像刘帅这样靠农家宾馆致富的还有30余户。景区开发时,周边的贫困村民都被优先安排到山上打工,仅火神庙村就累计有300人在景区就业。

  景区的开发也让火神庙村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因为地处深山,火神庙村以前是有名的老贫困村,村里到处是土坯房子,根本见不到如今白墙红瓦的小楼。出行的路就是一条沿河小道,去一趟三川镇,要翻几座山走两个小时。而现在,景区开发修通了水泥路,开车到镇上用不了半个小时。

  段新宽的初衷,就是要让三川群众依靠景区脱贫。栾川县旅游部门负责人说,抱犊寨景区对栾川旅游的西部板块起到了支撑作用。段新宽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以企业反哺家乡,投资景区,令人感佩。

  让三川镇所有的闲散劳力都能就业,家家有宾馆,户户有饭店,人人当老板——这是段新宽开发抱犊寨的最终愿望。

  在持续为抱犊寨景区投资的15年间,受市场影响,段新宽的矿产企业效益大幅度减少,资金运行艰难。很多人都劝段新宽终止对抱犊寨的投资,他却异常坚定地不改初衷。通过多方拆借、多家银行贷款,累计筹措资金8亿多元用于景区建设,把开发旅游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为三川镇人民提供3500个就业岗位,为十余个村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寻找门路,打造抱犊寨景区这一千秋万代的三川经济“造血库”。

  2018年,抱犊寨景区内以水为核心的抱龙湾建成,围绕景区东门与抱龙湾,又修建了705多间商铺。如今商铺与抱龙湾水系均投入运营,解决了周边1000多位村民的就业。商铺三年内不收租金,免除水电费。同时,望牛岭休闲度假区也建成投运,不仅可增加就业岗位1000人,也会进一步拉动抱犊寨景区的人气。

  村容村貌常新,致富道路更宽!段新宽矢志不移,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带领村民阔步前进。(记者 慎志远)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