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陕州剪纸、绞胎瓷代表河南非遗上了进博会

2019年11月06日07:32

来源:河南商报

  标价188万元的“孔雀开屏”绞胎瓷瓶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陈诗昂文/图

  本届进博会,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纷亮相,这与首届进博会相比,是一个创新。

  河南选出“三大件”——钧瓷、陕州剪纸和绞胎瓷。相比另两样,绞胎瓷知名度算不上高,那么,它为何能代表河南非遗上进博会?

  一件绞胎瓷瓶标价188万元

  进博会会场的河南非遗“三大件”中,绞胎瓷的知名度并不算高,能成为“三大件”之一,可能与其价格有关。

  同汝瓷一样,绞胎瓷也因靖康之变而失传,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恢复、传承、发展的历程。

  恢复绞胎瓷的,是一位叫柴战柱的焦作修武县人,现在担任焦作市金谷轩绞胎瓷艺术公司艺术总监。每年,这家公司能生产约5万件绞胎艺术瓷作品,其中精品约100件,占绞胎艺术瓷市场的70%左右。

  在河南展区绞胎瓷展位,负责接待的是柴战柱的爱人李红霞。

  谈及绞胎瓷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它也被称作“绞泥”“搅胎瓷”“透花瓷”。李红霞边介绍绞胎瓷的制作过程,边指向展位上的瓶瓶罐罐。一件标价188万元的“孔雀开屏”绞胎瓷瓶,迅速吸引了河南商报记者的目光。

  复杂的制作工艺和超长的制作周期,决定了绞胎瓷的高定价。“一年,就只能生产这一件,而且成品率不高。”据李红霞介绍,即使是工艺成熟的现在,绞胎瓷成品率也只有50%左右。

  所谓绞胎,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制作成形,浇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由于是利用胎内的纹饰变化来装饰瓷器,绞胎瓷表里如一、一胎一面。也就是说,烧制出来的绞胎瓷,每一件都不相同。即使摔碎打烂,碎片内也有纹饰,而非传统瓷器纹饰只在表面的一层。

  不同的泥坯绞揉方式也造成纹理的无穷变化。从现场展示的瓷器看,有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有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节,有的如层山叠嶂起伏不定。相比其他瓷器,绞胎瓷无论是构思还是变化都显得更加丰富。

  李红霞指着那件“孔雀开屏”绞胎瓷瓶说,上面有千余片“鸟羽”,是纯手工、一层层胎体绞揉“拼”成的。她身后的屏幕上,传来柴战柱的声音:“绞胎瓷价格往往要高于其他瓷器几十倍之多。”

  失传千年的绞胎瓷烧制技艺

  绞胎瓷的恢复,源于30多年前,柴战柱去景德镇学艺。

  李红霞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当时老师告诉柴战柱,焦作历史上产出过绞胎瓷。尤其是在北宋时,绞胎瓷在焦作当阳峪实现了大规模生产。

  学成归来后,柴战柱就一门心思研究起来绞胎瓷的恢复。

  虽然北宋时有过大规模生产,但作为民窑,绞胎瓷传世量不多。那时,柴战柱常在修武当阳峪绞胎瓷古窑址捡瓷片,过程艰辛。不过,最终经过30多年的开发与研究,柴战柱恢复、传承和发展了已失传千年的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

  恢复绞胎瓷后,柴战柱在传统纹理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星星纹、三角纹、扇形纹、点状纹等100多种新花纹新技法,提高了绞胎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收藏价值。

  现场,能看到不少使用新技法烧制出来的绞胎瓷。同时,借助电商、展销等方式,虽然绞胎瓷价格颇高,但凭着其特有的艺术品位,迅速占领一线城市市场,“目前一线城市销量能占到约60%”。

  为让绞胎瓷尽可能飞入寻常百姓家,柴战柱又开发出绞胎瓷手串、项链等制作工艺偏易的小件绞胎瓷制品,大大丰富了产品线、缩短了制作时间。

  绞胎瓷赴沪参展背后有深意

  今年9月初,李红霞接到来电,他们接到邀请赴沪参展,夫妻俩也是激动了好一阵子。好在除了陶瓷厂,他们还建设了一座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绞胎瓷博物馆,这次带到展会上的大件展品,都是压箱底不卖的绞胎瓷珍品。

  为何能从众多河南非遗中脱颖而出,入选进博会河南展区?从李红霞的讲述中,能看到夫妻俩恢复、发展绞胎瓷的努力,也不难看出河南借助进博会这一更大舞台提高绞胎瓷知名度的用意。

  “咱省里好多外事活动,伴手礼用的都是俺们的绞胎瓷。”李红霞说,目前他们已经研制开发出绞胎瓷八大类一百余个品种,每年研发创新绞胎瓷艺术品30余种。

  眼下,李红霞的公司不仅吸纳了当地居民就业,也有不少院校学生前来学习,“这样不仅带动了生产,也传承了绞胎瓷这一非遗技艺”。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