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潮涌新时代

2019年12月23日07:55

来源:大河网

  12月21日,冬日的封丘县陈桥东湖湿地,清澈的湖水与随风摇曳的芦苇相映生辉,绘就出一幅美丽的黄河流域生态画卷。本报记者陈更生摄

  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河南日报记者曾鸣

  大河奔流,岁月悠悠。2019年,对于黄河的保护与发展,注定是值得铭记的一年。

  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标志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河南高质量发展迎来新机遇。

  曾几何时,黄河由于自然灾害频发,“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长期以来,中华民族为了黄河岁岁安澜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进入新时代,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专题研究黄河安澜、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文化传承等重大问题,积极谋划黄河国家公园建设、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黄河生态廊道建设……这一年,河南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身区位特点、生态格局、资源禀赋和民生需求,勇担使命、服务大局,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谱写出彩的河南篇章。

  文化名片擦得更亮

  黄河流域河南段,是历史渊源最悠久、文化积淀最深厚、精神涵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原文化、黄河文化、黄河文明的高度重视,对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意义重大。今年以来,我省社会各界聚焦黄河,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擦亮黄河文化新名片。

  ——精彩讲述黄河故事。今年以来,全省宣传战线举办多次集中采访,通过鲜活的笔触和镜头,记录沿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9月3日,由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黄河河务局承办的“壮美黄河行”网络主题活动走进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感受滔滔黄河水的雄浑壮阔,见证由害到治的黄河生命形态;11月8日,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19“走进黄河”集中采访活动启动,来自中央驻豫新闻单位和省会媒体的数十名记者,对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进行采访,见证母亲河奔腾向前、多姿多彩的独特魅力,推出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的新闻作品。

  ——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寒冬时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热度”不减。这座北依邙山、背靠黄河的博物馆,自今年10月开馆以来,人气爆棚,成为游客探索黄河文明的“网红打卡地”;郑州北郊,静静伫立的黄河博物馆每天引来众多游客驻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隋唐洛阳城复原图、北宋堤防管理文献……步入黄河博物馆,仿佛走进一条黄河文化的时光隧道。一年来,我省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设黄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和一批精品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出展示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这一主题,我省大力实施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郑州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协作体”成立一年来,通过开展“黄河游”精品线路短视频创作等系列活动,全面发掘巩义、荥阳、惠济等沿黄地区文旅特色,进一步打造郑州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实现郑州沿黄区域旅游一体化产业集聚发展;三门峡着力打造“天鹅之城”新形象,紧扣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定位,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进程,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屏障筑得更牢

  黄河是中原最为重要的生态廊道,也是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一年来,我省抓住历史机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突出空间规划引领。黄河生态带国土空间规划是我省第一个跨市县的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对于建设黄河生态廊道、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大意义。今年以来,我省组织召开黄河生态带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启动会,明确前期工作要点:由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牵头,负责规划编制的技术工作,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摸清黄河生态带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的家底,梳理生态带保护和建设的主要问题,为相关市、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指导。

  ——建设岁岁安澜的平安河。我省加快推进黄河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构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加快推进黄(沁)河防洪工程建设进度,积极推进黄河下游贯孟堤扩建、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黄河下游河道综合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河南黄河防洪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促进河南黄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河南水资源短缺,黄河是河南最大的客水资源,开发利用好黄河水资源,对我省来说意义重大。人民胜利渠利用黄河泥沙沉沙改土,使昔日低洼荒凉的盐碱地变成了高产稳产田,先后淤改土地6000公顷,“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在中原大地上改写;沿黄城市供水区域及规模进一步扩大,利用现有引黄灌区四通八达的渠系引蓄调度,兴建了郑州龙湖等31处引黄调蓄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大中型引黄灌区26处,各类引黄取水工程71处,设计灌溉面积236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80万亩,抗旱补源面积893万亩。

  发展质量提得更高

  让人民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来,我省继续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滩区生态、强化区域联动协同,推动黄河治理行稳致远。

  ——坚持民生优先。我省坚持以黄河滩区脱贫攻坚为重点,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做好民生答卷,把黄河建设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告别黄河滩,搬进“小洋楼”,封丘县李庄镇数万群众“搬”来了幸福新生活;原阳县太平镇水牛赵村,把生态农业和创意农业有机结合起来,为沿黄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兰考东坝头,昔日荒凉的景象不见了,黄河大米、黄河鲤鱼成了兰考的特色产品,不毛之地成为兰考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实施“四水同治”。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我省坚持沿黄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和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加快构建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系统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灾害科学防治等体系,推动用水方式根本性转变;以全面保障黄河水安全为目标,科学统筹推进流域治理,上下游、干支流、南北岸联动,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和防洪工程体系,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落实“河长制”,推动“河长治”,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激发黄河治理的新动能。我省以协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为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激发活力动能。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联防联控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激活生态文明活力。依托河南自贸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创区等平台载体,引领沿黄区域开放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升级。强化区域联动协同,充分发挥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等沿黄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上下游协同、南北岸配合、干支流联动,打破行政区域分隔。

  大河潮涌新时代,号角吹响新征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之热、一日之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黄河,必将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编辑:史海山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