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业·百人丨马长生:破译果蔬选育密码 把论文写在中原丰收的大地上

2021年06月11日11:34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忘我奉献、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百年风华,初心依旧。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临之际,大河网策划推出《百年·百业·百人》系列报道,聚焦优秀党员、模范人物、先进典型;聚焦行业新动态、新变化、新气象。

大河网记者 李铮 张楠

从事瓜类育种及推广至今30余年,选育的瓜菜新品种通过审定20余个,通过农业部(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品种30余个……在探索土地的奥秘路程上,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马长生潜心科研,破译果蔬选育密码,把论文写在中原丰收的大地上。

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通信手段很不发达,信息交流速度较慢,为了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马长生就用 “写信”的方式和瓜农菜农、农业企业沟通交流,每天翻看很多杂志,特别是瓜菜行业杂志和信息,只要有消息、有地址他就会坚持写技术推广信,看对方是否有需求,每天的工作除了正常的教学、科研等工作外,这就是他的主要工作,向对方去信、等待对方的来信。

“有时为了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会带年轻的推广员搭档乘坐公共汽车到开封、到中牟等地,在田间地头、在农家院落,摆一张桌子、拉一个条幅,摆一些小板凳,拿一些蔬菜样品,挂几张瓜菜品种图片,就成了一个简单的推广基地。”马长生说。

去年,河南农业大学和南乐县联手打造的“西红柿小镇”项目,主要开展西红柿等蔬菜新品种的选育研发、种植推广、订单销售、贮藏加工、文化旅游等全产业链运作,建成后将实现生产生态生活合一、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将南乐县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特色西红柿、西红柿新品种新技术创新研发、西红柿特色文化传播、西红柿特色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动五大基地。

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常年跟土地打交道,觉得苦吗?作为一名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面对这灵魂三问,“西红柿小镇”当家人马长生说:“我们的心愿,就是我们的科技成果能够迅速转化,让老百姓能赚到钱,让市民能吃到美味的优质产品,最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行业。”希望农大的学生能够懂农业、爱农业,成为农业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在农业农村产业振兴过程中,能够起到真正的科技支撑作用。

他用30余载用心拼搏在教学、科研、生产及技术推广第一线,为河南蔬菜产业培养人才、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和丰富市民菜篮子躬身实践。除了选种育果的实践,马长生发表论文100多篇,发表著作5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他为善最乐、择一事惠中原众生,为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面向全国召开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早春观摩会,疫情期间积极建言献策,投入“战疫情、保春耕”的工作。

虽然已为中原果蔬产业发展无私贡献出自己的最大力量,马长生表示,对新时代下农业发展仍然保有新的梦想——为中国农业产能结构调整,提供新选择;为中国农民实现丰产丰收,提供新种源;为中国消费者提升幸福度,提供新希望。

人物介绍

马长生,中共党员,1964年生,河南洛阳偃师人,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研究员,河南园艺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科技评价系统专家库评审专家,国家科技专家库评审专家,河南省(瓜类)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河南农业大学南乐优质蔬菜研究中心负责人。


编辑:Wei Wei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