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河南】10年,一锤一铲一双手,铸就红旗渠精神

2021年06月21日13:57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近日,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的“大国小鲜@新发展理念”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河南,走访各地典型,以讲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中国故事,集中展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层案例,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大河网记者 何心悦

炸药箱的故事,折射出红旗渠建设队伍自律且廉洁

“党员干部流汗水,群众就能流血水;党员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有决心搬山头。”近日,大国小鲜@新发展理念网络主题采访团一行来到林州市的红旗渠纪念馆,在讲解员常会平的娓娓讲解中,红旗渠精神在记者面前具象化展开。

林州市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林州人民在上世纪60年代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经过林县人民十年的艰苦奋战(1960—1969),斩断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2座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建造了21408座建筑物;挖砌了1515.87万立方米土,相当于修建一条宽2米高3米的土墙,它的长度可以从南国的广州一直连接到北疆的哈尔滨。

在一只不起眼的木箱子面前,讲解员停下了脚步。“这只炸药箱是2014年建馆时彭士俊先生捐赠的。”常会平告诉记者。

20世纪60年代,红旗渠在林州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上马开工,数万人在山上安营扎寨,吃住在工地。工人们一月轮换一次,而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要长期坚守在一线,时间一长,他们的物品就多了起来,但工地条件艰苦,许多生活用品无处存放。

“而为开挖红旗渠炸山剩下的炸药箱还空着,于是大家当时就考虑:炸药箱是公家的东西,能不能花钱买来用?”常会平说,“时任红旗渠工程指挥部组织委员的彭士俊听到群众的反映后,汇报给了指挥部总指挥长马有金。马有金恪守组织纪律,他说能用,但每人只限一只,并且要作价购买。”

如今,这张数额为7毛5分钱的收据依然贴在箱子盖上。这看似普通的收据和炸药箱,不仅是红旗渠建设者恪守组织纪律的明证,也是红旗渠建设账目明晰、制度严密的一个见证。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当下,其意义愈发厚重、深远,成为民族精神的丰碑。

  相关推荐

  ·【大国小鲜@河南】止方村:穷山村蝶变青山绿水美丽村

  ·大国小鲜@新发展理念丨转型升级的安阳答卷

  ·大国小鲜@新发展理念丨守护绿色,久久为功

  ·大国小鲜@新发展理念丨青海:小小光伏羊 绿色大文章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 | 推进基层治理“脚跟落地”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 | “智慧之治”为百姓幸福“加码”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