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发布“2021数字生态县域年终观察报告”,将其过去一年赴山西、贵州、江西、云南、西藏等地的十几个县域的走访调研,总结出九个小变化。
九个小变化中的四个,“导航里的村子多了”“县城重新热闹起来了”“村里人睡得越来越晚了”“农村女性化妆的变多了”,和数字就业机会下沉有关。
报告指出,中西部县域出现年轻人回流趋势,原因之一是越来越多数字化新职业下沉到县域。
县域经济发展对河南意味着什么?
位于中牟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河南绘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蓝图 为何这10个县市被点名“升级”中等城市?>>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杜明军向记者列出这样一组数据:河南县域面积在全省占比近九成,常住人口在全省占比超七成。河南全省GDP总量的70%左右源自县域经济创造;就业人口的70%左右源自县域经济吸纳;地方财政收入的约35%源自县域经济贡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约70%源自县域经济实现;全省消费市场的至少半壁江山源自县域经济拉动。
活力迸发的平舆县产业集聚区一角。李亚超摄
链足内功 峰起平舆(慧眼看河南)——来自平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
平舆,昔日的“车舆文化之乡”,如今的“休闲产业之都”;上古的先人用智慧和创新书写了“车行天下”的伟大变革,当下的平舆人用眼光和魄力开启了扬帆出海的产业奇迹。
不临江、不靠海、不沿边,作为豫东南一个普通内陆县城,平舆如何强势“出圈”,打造出一个既适合自身发展路径、又有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
淮滨县打造水景生态园林城市,围绕“一座水城、百里河道、千亩湿地、万顷水域”水系生态,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打造“淮上江南”,建设“梦里水乡”。
从织机飞旋到千帆竞发——来自淮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
因治淮而建县,因滨淮而得名,“三水围一县,一河贯东西”的淮滨,曾是全省闻名的“水患大县”“洪水走廊”,十年九灾,苦不堪言。
而如今,淮滨抢抓机遇、问河借力、借船出海,一跃成为中原最大的内陆港口城市、淮畔最大的内陆船艇制造基地,“中国弱筋小麦第一县”名扬中外,县域综合实力也由曾经的全省倒数第一,跃升到2020年底的全省第40位,三产结构比首次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
一个头部企业 激活一域经济——来自内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
这个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传统农区、曾经的“宛西洼地”,逐步变成“县域高原”,走出一条农区工业化突围新路。
牧原是如何成为头部企业的?内乡与牧原又是如何互融互促、成就一方发展的呢?初冬时节,河南日报县域经济调研组走进内乡,一探究竟。
走进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这样几个事实让人惊叹:在这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全国知名制冷品牌企业22家;全国每10台冰箱冷柜中,必有一台来自民权;全国销售前10的制冷企业,民权就有4家;大江南北的冷链物流线上,每10台冷藏车有6台产自民权;民权县制冷产业指数,已成为全国制冷产品价格的“晴雨表”。
食品企业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生产面包。河南日报记者 陈更生 摄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临颍在食品行业用心深耕,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休闲食品之都”。2020年,该县休闲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占全县工业主营收入的三分之二,占全省食品产业的二十分之一。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序中,临颍县进入全省前20名,入围全省县域工业30强。
慧眼看河南 共襄高质量 河南日报启动“县域经济何以‘成高原’”调研咨询活动
想不到吧,咱河南县域经济有这么多“大咖”!
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要筑牢发展基石,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为了探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从深秋启动至初冬时节,河南日报携手有关方面专家组成县域经济发展调研组,走进一个个县(市、区),看过往发展轨迹、问当下经济脉搏、采鲜活创新案例、点前瞻问题挑战,旨在推出样板经验、总结发展规律的同时,立足发展新理念新格局,着眼问题和矛盾,以前瞻眼光,探讨县域经济创新提升的方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