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议”点丨全国人大代表李树建:拥抱互联网,深化艺术院团改革,让更多人爱上豫剧

2022年03月03日16:54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记者 莫韶华

 源于明朝,兴于清朝,蓬勃于新中国,作为全国第一大地方戏剧种,三百年来,豫剧在中原大地上生根发芽、代代传唱。

目前 ,豫剧已有300年的历史,全国13个省市有专业豫剧团163个,河南有专业豫剧团近200个,民营剧团2000个,号称“十万大军”。未来豫剧发展路在何方?3月3日,大河网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


深化艺术院团改革,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我的生命是艺术,演好戏是最大的幸福,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人民代言人。

从艺46年,当了35年的院团长,李树建见证了河南戏剧的发展和繁荣,此次上会他关注的事儿依然是自己心心念念的河南戏。

“现在很多文戏演员55岁后不能唱,武戏演员40岁后不能翻、不能打,发挥不了余热,而一些在各种大赛上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演员好苗子身份尴尬,缺乏积极性,出人、出戏、出精品大打折扣。”李树建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深化艺术院团改革,坚持“上靠下挂”,用好四根“顶梁柱”,做到“一团一策”甚至“一人一策”,认真探索“留转退进”的体制和机制。

李树建建议,让优秀艺术家到基层院团担任职务,让基层院团的优秀演员来省直院团挂职锻炼。用好四根“顶梁柱”,宣传好已故的台柱子,传承创新;利用好离退休艺术家,培养下一代,让人才层出不穷;珍惜当今顶梁柱,创新创造多演戏,出新出彩;培养未来顶梁柱,让豫剧恒久辉煌。

省豫剧院一团当好“一杆大旗”,演好传统剧成典范;二团“一马当先”,在新编历史剧上不断突破,走向世界;三团作为“一面旗帜”,让主旋律深入人心,大放异彩;青年团“一枝独秀”,让传统经典剧目和世界名著魅力无限,培养青年领军人。

老艺术家们可以到艺术专业院校任教,做好传帮带,做一些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让学历高、演技高、有培养潜力的青年人才“进”来。

树立精品意识 优秀传统剧、新编历史剧、现代戏齐头并进

为何《花木兰》《朝阳沟》等经典剧目常演不衰?因为“十年磨一戏”。李树建认为,创作出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文艺作品,要多关注社会各个方面,不断丰富艺术创作题材,力争出精品,做到优秀传统剧、新编历史剧、现代戏齐头并进。

李树建算了一笔账:作为全国第一大剧种,豫剧有300年的历史,全国13个省市有豫剧团,有专业剧团163个,河南有专业豫剧团近200个,民营剧团近2000个,号称“十万大军”。如果河南的近2000个院团每年演出200场戏,每年累计演出超40万场,每场1000名观众观看,每年就有4亿人次。

尽管规模庞大,从业人多,成绩不俗,但同样也存在问题:老年观众多,年轻观众少,到农村演出的多,到城市演出的少,到农村包场的多,到城市卖票的少。

李树建认为,戏曲要做好城市驻场演出、景区驻场演出,让戏曲在文旅融合中发挥作用,需要政府、剧场、演员和艺术院团一起努力。同时,要做到“从农村包围城市”,服务在城市的农村观众,还要争取城市观众,培养城市中青年观众。

拥抱互联网探索发展新路子 培养新时代艺术大师

2019年底至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豫剧人无戏可演,李树建带领河南豫剧人拥抱互联网,走进直播间,探索培育豫剧观众和市场的新路子,掀起“云”上唱戏热潮。

直播首秀上,李树建变身“老顽童”,戏语妙言为豫剧代言,助力传统戏曲文化的新发展,获100多万点击量,“作为戏曲界的一名老兵,我觉得只有拥抱互联网,传统戏曲才会越走越远、越飞越高”。

在李树建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戏曲人走进网络,成为网红。他希望,戏曲人要多加强线上线下互动,积极拥抱互联网,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戏曲,喜爱戏曲。同时,建议政府多培养艺术大师,支持形成更多戏剧流派,促进文艺的融合、发展,繁荣,为河南文艺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推荐

  ·文化“议”点丨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让戏曲文化焕发新活力 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文化“议”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廖华歌:用心用情讲好河南故事 持续深入开展全民阅读

  ·文化“议”点丨全国政协委员宋华平:调研摸底教学情况 推动中小学书法课健康发展

编辑:李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