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议”点 | 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让戏曲文化焕发新活力 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2022年03月04日12:5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戏曲界流行着一句话——“千旦易得,一丑难求”,在戏曲丑行的艺术道路上摸爬滚打了40年的全国人大代表、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常年深入基层,今年他所提的建议和自己的老本行相关。

 让戏曲文化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近年来,作为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的院长,金不换和团队创作排演了歌颂退伍老兵徐刚带领鹤壁淇县大石岩村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豫剧现代戏《大石岩》,同时还拍成戏曲电影,已成为宣传当地乡村振兴的“活名片”。

同时,他们还拍摄了宣传鹤壁五岩山养生文化和孙思邈“大医精诚”思想的戏曲电影《五岩山》,及展现姜太公协助周成王感受民间疾苦、拨乱反正的戏曲电影《姜太公走淇河》,金不换一直在坚持用戏曲文化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在他看来,戏曲是“中国特色的优秀乡村农耕文明”的产物之一,是表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广大戏曲工作者应该在乡村振兴的宏伟工程中尽其所能地深入、扎根农村大地,共同携手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提升广大农民朋友的时代精神风貌。

传统戏如何走出困境?政策支持+人才培养

据金不换介绍,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曾经大红大紫的传统戏剧风光不再,目前存在演出市场萎缩、剧团资金匮乏、演员收入微薄、演艺人才断档、观众日趋老化、面临传承危机等问题。

“我建议各级党政文化主管部门把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工作纳入文化事业的范畴,把戏曲演出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对待。在组织上加强领导,政策上给予扶持,资金上予以保障。要提高演艺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培养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改善地方剧团的工作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引领各个戏曲剧种健康发展。”金不换告诉记者。

金不换还表示,要积极努力兴办戏曲学校,让老艺人专心教徒弟,让年轻人专心学戏,及时抢救行将失传的作品、技巧和技能,培养更多接班人。采取多种策略,切实做好“戏曲艺术”的保剧种、保剧目、保剧团、保人才、保资料的“五保”工作。

无丑不成戏,建议戏曲院校对丑行学生放宽“门槛”

无丑不成戏,但是学丑行难,干丑行更难。金不换告诉记者,在五大行当中,学丑行的人少之又少,于是形成了入门“先天不良”的被动局面,应该后天加强培养和保护。金不换建议,在戏曲院校的招生中,对丑行学生尽可能放宽政策,以便吸引更多德才兼备的年轻人。

“丑行演员一般都是配角儿,社会地位不高,如何让他们学有所成、干有所精呢?建议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为丑行演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成长舞台和工作平台,让他们有大戏唱、有好戏演,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金不换说。


  文化“议”点相关推荐

  ·文化“议”点 | 全国人大代表廖华歌:用心用情讲好河南故事 持续深入开展全民阅读

  ·文化“议”点 | 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让戏曲文化焕发新活力 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文化“议”点丨全国人大代表李树建:拥抱互联网,深化艺术院团改革,让更多人爱上豫剧

  ·文化“议”点丨全国政协委员宋华平:调研摸底教学情况 推动中小学书法课健康发展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