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于2022年3月4日在北京开幕。本次政协会议是在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年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履职五年来,住豫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深入调研议政,积极履职,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为讲好政协故事,广泛凝聚共识,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推出特别策划《履职瞬间》,通过珍藏的手机照片或视频,倾听委员们履职背后的故事,感受他们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担当,共同向着伟大复兴梦想不断前进。
大河网讯(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杨 贾志昊 田凯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高频出现。其中提到,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
“基础研究是新发现的根本,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我们该做哪些工作来推动科技的进步。”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宋纯鹏从手机中调出一张照片。“这是在河南大学抗逆改良中心高通量作物表型平台的人工气候室,画面里一排排挺拔的小麦和低矮的节节麦交叉分布,这是我们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突破小麦D基因组改良瓶颈。”宋纯鹏解释道,节节麦是禾本科山羊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有着超强的繁殖和适应能力,被看做是种顽劣难除的杂草,但它也是六倍体小麦D亚基因组的野生祖先种。
“小麦的基因非常‘抱团’,这种特性让小麦在驯化过程中,丢失了一些其他优良品性,比如,抗病、抗虫、抗逆性。而节节麦携带的基因很可能有某种抗逆性状。”宋纯鹏说,经过研究,他们已经完成了代表性节节麦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图谱,构建了节节麦基因组和表型组数据库,结合远缘杂交和快速渐渗方法,实现了节节麦99%以上遗传多样性向普通小麦的转移等,为实现小麦D基因组“从头驯化”奠定了系统的方法学和遗传材料基础。
“我们河南有一批优秀的育种家,整体来讲,小麦产生了很多优良的品种。”但宋纯鹏表示,基础研究的最大优势在于,拓展优质资源,能够把一些野生资源导入到小麦研究中,在产量、品质等方面,为未来的小麦育种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材料。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们希望可以从源头为未来小麦育种提供更大的科技支撑和材料、品系等资源体系,这是我们正在做和坚持做的事情。”宋纯鹏说。
相关推荐
·履职瞬间②丨全国政协委员梁留科:情系母亲河 做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大文章
·履职瞬间④丨全国政协委员黄改荣:银发族“代言人” 坚持为老年人身心健康建言献策
·履职瞬间⑤丨全国政协委员范国强:让泡桐成为兰考人民的“摇钱树幸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