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凡源远者必流长,凡根深者必叶茂。从古至今,教育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振兴最厚重的底气。“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为实现职业教育提质增效指明方向。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于今年4月获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首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26年来的首次修订。
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职业教育受重视的程度前所未有。密集的政策颁布,预示着职业教育发展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改变“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启动普职并轨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正迎来大变局。
大河网讯 7月6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召开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座谈会,听取省政府关于我省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作交流发言。
“我省正在加快打造职教高地,着力建设‘技能河南’,实现全省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多元办学、由单打独斗向产教深度融合的转变。”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职业院校554所,其中中职学校423所、高职院校99所、职业本科学校1所、技师学院31所,在校生共289.39万人,其中中职(含技师学院)150.72万人、高职137.79万人、职教本科8764人,中高职总体规模和校均规模均居全国首位。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我省中职规模长期稳居全国第一,职普比为4.2:5.8。针对中职学校小、散、弱、空的问题,我省启动实施了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通过合并、合作、托管、集团办学等措施,重点建设70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该负责人说。
据悉,我省是省部共建、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7个省份之一。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国家重点打造的10所世界一流高职院校行列,9所高职院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目前全省仅有1所职业本科学校,在校生不足万人。到2025年,河南省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将达到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本科在校生将达16万人。
新职教法打破了专科学历层次的“天花板”,明确了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可向本科及以上层次延伸突破,为更加完备的现代职教体系构建预留了发展空间;明确优质专科高等职业学校可以申办本科专业,为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办本科专业提供了法律通道;明确职业学校学生可以依法申请相应学位,在学业层面上为职业学校学生的“平等机会”提供了保障。河南将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为主、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考试招生标准和办法,探索开展高职-本科贯通培养,拓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路径,为选择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多样化入学和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我省实施了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遴选认定了25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合作项目和133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在项目审批、购买服务、金融支持、用地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是近年来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我省围绕19个职业教育专业大类,成立了20个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建设了30个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其中9个入围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在谈到职教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该负责人表示,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类型特征不够突出、产教融合不够深入、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还不达标等。他说,目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认识还未深入人心,部分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该负责人说,新职教法明确规定,企业可以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场地和管理等要素独立或联合举办职业教育;出实招激发职业学校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明确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等活动取得的收入的一定比例,可以用于支付专兼职教师的劳动报酬,可以作为绩效工资来源。但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对应的配套政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少可操作的配套措施,导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在谈到职业院校硬件提升时,该负责人称,目前全省近一半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未达标,经过连续三年“高职扩招”,高职院校基本办学条件被稀释,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推动扩容提质迫在眉睫。
据悉,我省已启动实施“六个一批”工程,即:重组建设一批本科职业院校,创建一批产业学院,组建一批骨干职教集团,新增一批专科职业院校,打造一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一批高水平中职学校,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对全省主要产业和社会民生的全领域覆盖、全环节支撑、全链条服务。“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筹建25所左右高职院校、5所左右职业本科院校和5所左右应用技术型本科学校,推动职业本科招生规模达到高职教育的10%,力争入选下一轮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达到10所。(高利国)
相关推荐
·职教“转身”记丨深化产教融合 探索“共育共建共成长”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