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 创新河南 | 创新为基起高峰

2022年09月27日08:13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

  2012年41.18

  2021年57.58

  研发经费投入(亿元)

  2012年310.8

  2021年1000

  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

  2012年40.2

  2021年608.9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江勇

  从2012年,到2021年。“创新”一词,在中原大省勾勒出一条漂亮的上升曲线。

  长远布局,从建设创新型河南,到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砥砺奋进,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增长数量和质量屡创历史新高;锐意进取,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不断跃上新高度……蓦然回首,河南走过了科技实力提升最快的10年。

  创新引领发展,发展气势磅礴。最近十年来,河南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41.18增至57.58;研发经费投入由310.8亿元增至预计突破10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由40.2亿元增至608.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751个增至8387个……创新澎湃发展动能,为河南赢得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首10年创新路,河南顶层设计不断加压奋进——

  从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自主创新体系,到提出“建设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再到将目标升级为“着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下了全面推动创新发展的“加速键”。今天的河南,更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了“十大战略”之首,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

  回首10年创新路,河南全力打造发展核心增长极——

  “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新华三大数据的发展历程,我觉得应该是‘成长’。”新华三集团副总裁、大数据产品线总裁孙德说。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进的龙头企业,新华三大数据2017年落地郑州,当年营业收入就超过2亿元。

  2016年,郑洛新自创区获批成立。经过6年的发展,郑洛新自创区已成为引领全省创新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培育、集聚了全省60%的国家级创新平台、61%的高新技术企业、50%的创新型龙头企业、2/3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8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下,全省构建载体、企业、平台、人才、机构、专项“六位一体”创新体系取得显著成效,为河南创新孕育了力量。

  回首10年创新路,河南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开创新局面——

  “是河南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了我们快速发展的动能。”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2015年入驻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后,视微影像开启了高速发展之路,2021年,视微影像扫频源OCTA通过科技部认证,科技成果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2015年我省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截至目前,我省已建设成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双创孵化高地,共建设省级以上孵化载体41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载体141家,实现各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全覆盖。在2021年科技部公布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度考核评价结果中,我省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优秀率、良好率均居全国第2位。为创新人才、创新企业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河南的“创新雨林”已蔚然成形。

  回首10年创新路,河南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2013年,我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启动实施了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其中,永城煤电控股集团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大型甲醇和醋酸联合装置关键技术研究应用”,解决了煤气化多项关键技术;河南科技学院培育的杂交小麦“杂优一号”,较常规小麦品种亩产可增长10%以上。

  10年来,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我省先后谋划实施了“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自创区产业集群科技专项、重大公益专项等项目,突破了一批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培育形成了一批在国内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产业……放眼中原大地,把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创新河南”的轮廓一步步清晰呈现。

  加速推动省科学院重建重振,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快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持续探索完善中原龙子湖智慧岛标准体系,打造能够自我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标杆……挺进新时代,河南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正争先奋进,再冲新高。

  展望“十四五”,这一片创新热土,必将迸发强劲动能,在中原大地隆起发展高峰!

  专家点评

  以奋进之姿赴创新征程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省社科院原院长谷建全

  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每个地方都是一次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的变革。而创新,就是河南挺身入局的金钥匙。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坚定迈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走过科技实力提升最快的十年。现在,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前瞻30年的战略眼光,将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摆在“十大战略”之首,为我省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奋进之姿,赴创新征程,我们要不断巩固强化能力作风建设在推动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打牢夯实强能力、锻作风、优服务、促发展对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的支撑保障,形成抓能力作风促战略实施、抓战略实施强能力作风的良性循环。

  以奋进之姿,赴创新征程,我们要以一流作风服务,育一流创新主体,精准服务、精准保障,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在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中推动“瞪羚”企业快速成长、领军企业顶天立地,全面推动形成“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业潜力有效激发、创造动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以奋进之姿,赴创新征程,我们要创造性开展工作,创新性破解难题。要在强能力、锻作风中坚持用改革精神、创新办法、市场机制推动工作,把加强能力作风建设与增强科技硬实力、经济创新力结合起来,与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制约、突出矛盾结合起来,想办法、找路径,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加压奋进、开创新局,走稳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江勇 整理)

  亲历者说

  成为新赛道上的领跑者

  嵩山实验室效果图。嵩山实验室供图

  □嵩山实验室教授 兰巨龙

  这几天,嵩山实验室正忙着“全员搬家”。成立一年多以来,实验室已逐步建立完善组织管理运转体系,搬进位于郑州龙子湖智慧岛的实验室总部过渡科研场地后,首批启动的科研攻关项目具备了更优良适宜的科研环境。

  智联网络与通信,是嵩山实验室“十四五”科研攻关重点领域之一。7月,嵩山实验室揭牌成立一周年之际,我们举办了嵩山论道·云网智联创新论坛暨第一届智联网络技术与产业创新大会,邀请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对基于多模态网络环境的智联计算网络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科研方向。嵩山实验室的理念是做“顶天立地”的科研,希望几年后,我们能在该领域保持国内技术领先地位,跻身国际一流,让嵩山实验室成为智联计算网络这条新赛道上的领跑者。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传统行业经济增长“倍增器”的作用,助力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比如以智联计算网络支撑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庭建设,就是我们正在探索的典型应用场景。

  我们能够如此心无旁骛地在科研一线冲锋,与河南在科技创新环境方面的巨大变化密不可分。过去,河南在创新生态、创新意识、科研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地区有不小的差距。而这几年,作为一线科研人员,我清晰地感知到了创新生态的变化。

  就拿招才引智来说,实验室新引进一位量子学博士,他的孩子正好到了入学年龄,中原科技城相关职能部门克服重重困难,快速为他协调办理了孩子入学手续,这位博士没有了后顾之忧,一心扑在科研上。

  现在的河南,人才引进机制更加灵活,人才激励模式更具吸引力。我相信,这种奋力向上的科研氛围,会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让河南在更多领域“换道领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师喆 整理)

  这片创新土壤正聚木成林

  □河南省科学院副研究员霍二福

  2011年,我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没有过多犹豫,就回到家乡河南,成为省科学院化工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回望过去10年,我有两点突出感受。

  首先就是研发投入的变化。我刚工作时,全国各地的研发投入都不高,河南也不例外,我们这些青年科研人员常常为了研发经费和仪器设备头疼不已。

  随着国家和省里对科技创新事业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用于研发活动的项目经费、基础保障性经费等逐年增加,实验室所需的各种大型分析测试仪器都配备到位,我们申请重大攻关项目也越来越便利了。科技创新的土壤更加肥沃,青年科研人员也更加敢于放开手脚大胆创新。

  另一个突出感受是基础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了。前几年,我们更重视应用技术研究,大部分项目都聚焦于解决社会上实际存在的问题。比如平顶山一家企业在生产尼龙必备原材料环己醇时会产生大量废液,处理废液需要不少额外支出。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帮助他们变废为宝,解决问题的同时,还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获得了当年的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想要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就在于强化基础研究。目前,化工所在积极探索“两条腿走路”,既有应用技术研究,也有基础前沿研究。比如正在新材料领域开展的一项“荧光探针”的研究,就是通过我们研发的材料,与人体在患疾病时产生的一些特定的阴离子结合并发出信号,以此辅助医疗诊断。

  重建重振省科学院,对广大青年科研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这里将成为一个各类创新资源和人才整合的大平台,各个交叉学科的团队集聚在一起,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我相信,这片创新土壤上栽下的小树苗,将很快破土而出,聚木成林。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师喆 整理)

  相关推荐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 创新河南 | 数字河南天地宽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 创新河南 | “知产之为”引创新之源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 创新河南 | 凝聚科技创新力量 书写中原出彩华章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 创新河南丨瞄准发展前沿 勇攀科技高峰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 创新河南 | 破译丰收“密码” 做强粮食“芯片”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