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面对面”·代表谈“文”丨盘活优秀传统文化 做好“以文兴业”大文章

2023年01月17日15:2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漫长的历史长河,在中原大地留下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存、质朴独到的风土人文。

2023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进文化繁荣发展,讲好河南故事,提升“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影响力,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如何守好文化根基、提升文化自信?参加省两会的人大代表围绕这一话题,建言献策。

河南省人大代表 陈连义

探索科学管理模式 焕发工艺美术新光芒

作为官瓷非遗传承人,省人大代表、开封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陈连义提交了《关于设立传统工艺美术管理部门的建议》。陈连义告诉大河网记者,一大批极具浓郁特色、内涵丰富、品质优越、形象优秀、生态环保的工艺美术文化产品,已经成为对外宣传交流的文化金名片,深化了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工艺美术并非只有文化价值、观赏价值,它也有其深刻的经济价值。据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统计,目前我国工艺美术行业年产值近3万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超过650万人,加上相关从业人员共超过1300万人。以2021年为例,我国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26%,利润同比增长18.64%,出口同比增长62.93%。

长期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实践使陈连义认为,中国工艺美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富民强的重要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同时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环保产业,能够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工艺美术行业管理部门多,容易导致某一部门评审的荣誉奖项缺乏统一的认可,从而不利于激发创作活力。对此,陈连义建议,需要设置专门的工艺美术管理部门,从事工艺美术行业保护、发展和推广等工作,做到“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管理。

陈连义说,河南是文化大省,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的大背景下,工艺美术行业面临机遇和挑战,如果将现有资源科学整合,探索集中的管理运行模式,成为全国的示范,这将助推河南工艺美术行业焕发出新的别样光芒,也将助力文化自信更加深入地走进河南人民的内心。

河南省人大代表 任皓宇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校企合作

省人大代表、任氏柴烧唐钧第八代传承人任皓宇认为,人才是非遗产业未来竞争的重中之重。但以陶瓷专业为例,其教育模式没有牢固地衔接起人才培养与使用的纽带,暂时满足不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任皓宇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建议,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企业和高校联合培养一批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很快地服务于当地产业,服务于经济建设。”

在她看来,非遗产业的职业教育重在推进校企双向交流、互融互通,重在课程与岗位的对接,要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产业需求和岗位能力有机融合。

对此,任皓宇建议强化专业和产业的对接,建立陶瓷专业毕业生到企业实操、就业有效衔接机制。充分利用非遗产业强大的专业化队伍、专业化生产设施和高校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充足的生源优势,紧紧围绕产业链打造专业群,促进地方经济建设。

此外,任皓宇还建议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在高校(产业学院)兼职,联合成立研究院或实践基地。

河南省人大代表 苗振宇

让文化符号贴近居民生活

“菊花是集文化意义和经济价值于一体的花卉,也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省人大代表、开封市盛开花卉园艺有限公司高级菊艺师苗振宇自豪地说,开封已经被命名为中国唯一的“中国菊花名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书法名城很多,唯有“中国菊花名城”,就这一个城市。

苗振宇介绍,河南与菊花有着深厚的渊源,北宋时期的彭城刘蒙就写下了第一部菊花专著。现如今,开封菊花和菊花文化节作为开封一张叫得响亮的“名片”,在丰富人们生活、建设美丽中国、旅游老家河南、助推开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发展,就要创新,文化产业亦如此。

“从业12年,我到全国60多个城市考察这些地方菊花的情况,所以我认为学习和创新非常重要。”苗振宇说,设计要创新,跟上时代潮流。“南方的菊花布展小巧玲珑,北方则规模宏大。我们要借鉴南方布展特色,精巧精细,能够做出诗情画意,才算高手。”

苗振宇告诉记者,他建议,要让菊花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实现菊花跨产业融合。在观赏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菊花人文价值、药食同源、药用价值,创新以菊花为食材的膳食,向高附加值环节延长深加工产业链,创新一批深加工产品,促进菊花与中医、文化、旅游、餐饮等融合发展,实现互促互融。

河南省人大代表 贾艳梅

打造非遗文化专业示范村

“发展非遗文化是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省人大代表、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贾艳梅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乡村自然与人文资源最好的产业形态,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要途径。

今年河南省两会期间,贾艳梅提交了《关于打造非遗文化专业示范村的建议》。

“民族文化要自信,非遗文化要弘扬,乡村经济要振兴,产业之路也要发展。”贾艳梅说,可以通过弘扬非遗文化,促进非遗文化产业发展,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当地农村就业从事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活动,足不出户也可致富,从而增加当地就业群众的经济收入,以非遗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带领人民群众生活奔小康。

如何打造非遗文化专业示范村,让非遗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贾艳梅建议县级政府结合当地非遗文化实际,在每个县精准打造一个非遗文化专业示范村,促使非遗文化与农村产业振兴融合发展;政府加大非遗专项资金投入及优惠政策倾斜。加大对非遗传承人在经济上的扶持力度,给予一些民间非遗公益活动适当的补贴奖励。(祝传鹏 马绍坤 刘晓明 董蕾)


相关推荐

 · 两会“面对面”·代表谈“芯”丨做强“农业芯” 端稳“中国碗”

 · 两会“面对面”·代表谈“文”丨盘活优秀传统文化 做好“以文兴业”大文章

 · 两会“面对面”·代表谈“新”丨牵住创新“牛鼻子” 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 两会“面对面” · 代表谈“兴”丨“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解锁美丽宜居“新密码”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